煙草在線據《長沙晚報》報道 湖北宜昌一家小小的圖文設計店店主,一夜間成了149項專利的主人,光申請成本就在5萬元以上。不是店主愛發明,而是店主根本不知情!后來她回憶起,曾經借印章給當地知識產權局一位工作人員用過。而該工作人員雖一再強調,這批專利的申請、授權都合法,但不肯承認自己是幕后操作者。這些專利成了無人認領的“幽靈專利” 。(3月18日《楚天金報》)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左曄曾向記者披露,他調研時發現了一種叫做“專利攤派”的亂象: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年度專利申請數量,向所屬企業和科研單位下達硬性專利申請數量的指標。給出的政策是,只要專利申請了,就給予申請費報銷,但政府不報銷授權維持費。專利權人為了完成申請數量而粗制濫造的垃圾專利毫無實際用處,于是,當專利通過審查獲得授權,不愿為維持年費自掏腰包的單位,就會放棄領取專利證書。
“幽靈專利”事件符合“專利攤派”亂象的大部分指征,煞費苦心泡制149項“幽靈專利”,對小小圖文店主有害無益,只能起到美化當地政府部門政績的作用?;究梢詳喽?#xff0c;“幽靈專利”是拼數量的垃圾專利,是勞民傷財的新面子工程。只不過,瞞天過海,拿過被攤派者的印章,直接代為操刀,倒是可以申請專利的“新發明”。
“幽靈專利”的出現,引申出一條悖論:專利制度本是為了鼓勵創新,而一些地方政府與企業甚至個人,大批量“制造”出專利,并以此獲取更多政績、資助、獎勵,衍生出利益主體“自我創設利益”的功能。這無疑是走向了制度設計的反面——不是鼓勵創新,而是鼓勵造假。
東部某省級地區知識產權局的一位領導曾告訴左曄委員,他所在的那個GDP過萬億的省級地區,每年新增專利6萬件,但維持滿20年的發明專利只有區區9件!我國于2011年超過美國成為專利申請第一大國,但專利技術實施率僅為0.29%,其中有多少水分和浪費,可窺一斑。
類似的情形,在走向“論文大國”的道路上也曾出現。造成這種局面,有制度上的漏洞,但根本還是在于政府部門因為自身利益牽扯,沒有擺正位置,從利益仲裁者變成了利益參與者。只有揪出“幽靈專利”背后的利益幽靈,才可能在專利上使我國由“數量大國”變成“質量強國”。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