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產經新聞報》報道 似乎每年都會有幾家跨國企業在中國出現質量丑聞。套用今年春晚中的一句話,這次“攤上大事兒”的是大眾汽車和蘋果。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大眾、一汽邁騰等汽車被爆出DSG(雙離合變速器)存在問題,而蘋果則被曝出在華售后服務低于發達國家,且拒不執行中國“三包”的規定。
西門子、飛利浦、麥當勞[微博]、家樂福、可口可樂、星巴克、肯德基[微博]……最近幾年來被指出存在產品質量問題的外資企業可謂數不勝數。洋品牌在國人心目中的“質量神話”破滅了。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跨國公司的決策傳導過長。一些外資企業在中國區的決策,要返回到海外的總部去,由總部進行決定,在再傳達回中國。這就導致跨國企業的在華分公司和海外總部間的信息溝通存在障礙。這種障礙導致了質量管理不善。這是在中國的外資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安邦咨詢研究員劉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市場處于轉型時期,跨國企業的市場規模增長很快,在擴大其在中國的銷售時受到競爭壓力的影響,過多地重視銷售業績,而在生產管理和售后服務層面上出現了疏忽,導致產品的質量出現了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經濟系主任谷克鑒教授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3·15晚會中,蘋果被指在華售后服務低于發達國家,而其之后的表現似乎也詮釋了這一“指控”。
蘋果給出的回應則是交出一份“致力于生產世界一流的產品,為所在市場的消費者提供無與倫比的用戶體驗”、“高度重視每一位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的聲明,而并未道歉或提出解決方案。這引起一片嘩然。
“企業不會對其全球所有的市場一視同仁,在其企業布局中,一定會對全球的各個市場進行一定的分離。這種分離是以該市場的營銷貢獻、高管對該市場的認知來定義的。”劉梟說。
“跨國公司在客觀上對中國市場歧視的成分,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并不采取全球標準,原因是其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多生存空間,產品即便出現問題,仍有銷路?!惫瓤髓b說。
劉梟認為,這是因為在同一類型產品上,中國的自主品牌距離外資企業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奶粉為例,即便外資品牌的奶粉被曝出有質量問題,中國消費者選擇外資品牌的比例也不會下降太多,” 劉梟說:“如果中國產品的質量已經和外資企業產品的質量沒什么差別了,甚至都比國外產品的質量高,中國消費者才會選擇國內產品?!?
手機也是這樣,劉梟說:“蘋果手機在中國的手機市場中占有很大的優勢,市場地位不容忽視?!?
這也許就是外資品牌“自信”的原因。然而,這種自信恐怕即將被現實打破。
3月15日,大眾汽車在法蘭克福上市股票跌4.52歐元,報每股151.70歐元,跌幅為2.89%,距1月高點下跌近20%。
谷克鑒表示,跨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會引來整個中國市場的關注,一定會給其業績帶來負面影響。
“如果失去中國市場,意味著可能失去全球內需增長最快的市場,”劉梟說:“頻繁出現質量問題,企業短期內也許不會受到影響,但是長期呢?”
2012年是歐洲的“衰退之年”,但是歐洲的汽車廠商卻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以大眾為例,2012年,一汽-大眾全年生產整車1342012輛,同比增長31.7%,終端銷售整車累計達到1368776輛。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品牌批發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企業全年銷售收入達到2850億元。
大眾已經意識到了這點,目前大眾已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出聲明,稱將實施主動召回。
但是這種“自覺”仍然不夠,跨國企業需要改進,而中國方面也需要加強對外資企業的監管。
“我們對跨國企業不能單純地引資,還要對其進行包括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流程的管理。” 谷克鑒表示,這樣才能減少外資企業產品的質量問題。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