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卷煙,是零售客戶柜臺里銷售的一款重要商品,對零售店的生存、發展和壯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時代在不斷向前發展,我們零售客戶卷煙銷售格局也隨之發生悄然變化。變,是進步和更新。市場在變化,消費觀念在變化,卷煙,亦隨之發生變化。通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零售客戶發現卷煙是如何發生華麗變身的呢?來自江蘇省淮安市的幾位零售同行如是說---
零售客戶:陳桂林
感言:卷煙,從“無咀煙”到“濾嘴煙”
我是1980年代初期下海經商的,零售店從原來的鐵皮棚變成了今天的大超市,店堂明亮了,卷煙也從原來以無咀嘴為主,到現在的中高檔濾咀煙為主的卷煙銷售重點客戶。
我剛開店時,我家店里銷售的無咀煙有玫瑰、洪澤湖和大前門等等,這些無咀煙檔次低,以農村消費者或低端手工業勞動者為主。從價格最低的一毛多錢一包,到四毛多錢一包的都有,玫瑰煙價格最低,大前門最高。這些無咀煙雖然銷售量較大,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宜長時間保存,尤其是霉雨季節到來時,賣著賣著就霉變了,價格雖然低,但利潤也很少,卷煙的保管對我們來說,不僅是難題也是件很頭疼的事情。所以說,那時進煙,除非是寒冬臘月,誰都不敢大批量地進貨,只能賣幾天就去進一點兒,費事費力也費錢。如果要是遇著連續的陰雨天,只能冒雨把這些無咀煙送到那些相熟的顧客家里,請他們幫忙消費掉。
無咀煙在我的店里銷售了有好多年頭,后來慢慢地以“帶把兒”(濾咀煙)為主流了,也就是到了1990年代初期,光支煙漸漸地淡出了市場。在那個時候,一是無咀煙不利用保管,大包裝小包裝基本上以紙張為主,不利于保管;二是吸起來不方便,煙絲容易脫落。所以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濾嘴煙的大小包裝都有一層塑料紙,容易保管,濾咀煙拿出來大氣,又是價廉物美,漸漸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到1990年代中期,無咀煙基本上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成為一段歷史。
零售客戶:沈軍法
感言:五類煙,從“搶手貨”到“冷口貨”
我是1990年代初開店的,剛開始時開個以銷售卷煙為主的小煙店。那時的小煙店不像現在的煙酒專賣店這樣,幾十上百的一包都有,那時的結構非常低。我記得很清楚,1993年時,我煙店里最好的卷煙是3元/包的硬盒一品梅,雖然幾毛錢一包的利潤,但一個月都賣不了一條,最好賣的是六毛錢一包的白運河和八毛錢一包的紅運河。這兩種煙,要占我整個銷售的八成以上。這兩款卷煙,也是除了無咀煙外,檔次最低的濾咀煙了。但不管是鄉鎮,還是經濟較好一些的城郊,零售價10元/條以下的卷煙是銷售的主流。那時,只有經濟條件好一些的機關工作人員才能抽一塊五一包的“羅曼蒂克”卷煙,那就是身份的像征了。在那個工資基本上是七、八十塊錢一個月的時代,抽個塊把錢一包的卷煙,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時,五塊錢一包的卷煙出現了,一塊錢以下的卷煙從主流變成非主流,一塊五一包的羅曼蒂克成了主流,卷煙結構在慢慢地提高,從卷煙結構的變遷我們也可以看到,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很大,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的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變,我家的百貨店也變成了自選式超市。原來,我開店時的好賣的低檔卷煙早就退出了市場,不僅一元一包的不見了,前幾年,零售價一塊五一包的卷煙也退出了市場。現在,最低檔的卷煙是兩元一包的“大豐收”卷煙。從幾毛錢一包,到兩元一包的卷煙,卷煙的檔次提升翻天覆地。卷煙類別結構也在不斷提升,現在,2.5元/包以下的低檔五類煙還不好賣。低檔煙,從原來的“搶手貨”變成了現在的“冷口貨”。
零售客戶:汪良舉
感言:品牌,從“百花齊放”到“品牌集中”
開店這么多年,要說對哪種商品的印象最為深刻?當然是非卷煙莫屬了,卷煙,不僅結構和檔次在不斷提高,其品牌集中度也在不斷增強。
我是2000年初開店的,那時的市場已經很規范了。不像以前,還要自己到煙草公司網點上拿煙,我開店時已經實行送貨上門,也算是趕上好時候了。剛開店時,雖然煙草公司實行送貨上門,但那時卷煙除了幾個可數的地產煙外,許多卷煙都不太好賣。但是,那時的卷煙品牌也非常的多,我們縣是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卷煙上量只能靠低檔卷煙拉動。那時,最低檔的卷煙是一塊錢一包的。這款卷煙對我來說印象是最為深刻了,因為,最高峰時,這個規格就有10來個品種,有花城、球迷、葡萄、紅運河、游泳、香梅、洛煙,等等,品種多,培育起來難度也大,有的品牌好說歹說,剛有人抽,但再要貨時卻沒有影子了,不是這種煙斷貨就是那種煙不進了。那時賣煙,難度大,大就大在卷煙更換的頻率太快,品牌又多。就我這個店,一年要銷一百多種品牌,賣了哪些煙,年底連自己都不太清楚。卷煙百貨齊放的現象,也造成了卷煙利潤低,因為許多品牌一旦退市,廠家就不宣傳,落地時間短,消費者認可度低。不要說賺錢了,有時都倒貼錢賣。
這幾年,隨著煙草行業提出“大市場、大品牌、大企業”、“兩個‘十多個’”、“雙十五”等品牌戰略舉措,卷煙品牌百花齊放的現象不見了,許多品牌都退出了市場。就拿我們江蘇來說吧,我們家原來銷售的省產煙就有四十來個品種。現如今,省產煙只有南京和蘇煙兩個品牌,卷煙品牌銳減,集中度提高,讓我們賣起煙來更為輕松。
零售客戶:謝觀龍
感言:焦油量,從“高焦”到“低焦”
我開店經營有20多年的時間了,商品從原來的幾十種,到現在的幾百種;卷煙從原來只賣為數可數的地產品牌到現在的全國知名大品牌。可以說,卷煙這種商品見證了我家零售店的變遷,我也看到了卷煙品牌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煙草行業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越來越關注了。從無咀嘴到濾咀煙,過濾掉大多數對身體有危害的物質。這也是煙草行業對消費者負責的一種積極態度。
隨著形勢不斷發展,消費者從原來單純地滿足嗜好逐漸向以身體健康消費所轉變。煙草行業的觀念也隨之發生著根本的變化。從原來焦油量的15毫克,到12毫克,到10毫克。如今,我的柜臺里10毫克以下的卷煙品種已經很多了。從卷煙焦油量的變化中,一方面可以看出消費者的健康意識變強了;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煙草行業的責任意識也提高了,擔當起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
零售客戶:孫連剛
感言:柜臺,從“區域品牌”到“重點品牌”
我開店比較早,時間大約是1995年的時候。那時,卷煙雖然賣得快,但賺錢不多,基本上是作為配貨的商品,那時,市場上流行著“賣煙不賺錢,倒貼塑料袋”這句話。市場也較亂,亂渠道進煙、邊界滲透的現象比較嚴重。
那時,我們家柜面上銷售的95%以上是地產卷煙,其他一兩個品牌就是云南煙,外產煙就紅塔山好賣,但那時候很緊張,不容易拿到貨。我家是江蘇省淮安地區,這兒也只有淮安產的一品梅系列卷煙好賣,其他徐州卷煙廠紅杉樹煙和南京卷煙廠生產的南京煙,在我們這兒也不太好賣。由于消費者對地產煙忠誠度較高,“煙酒不離店”的傳統消費習慣,造成了淮產煙供不應求的現象。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賣地產煙應該賺到錢、賺大錢才對,但是,因為地區差和邊界滲透,零售價格也不到位,好多時候一件煙沒有一條煙賺錢,一條煙沒有一包煙賺錢。地產煙雖然好賣,但卻不是賺錢的商品。
后來,隨著市場的慢慢規范,卷煙不賺錢的現象不見了,地產煙不僅成了搶手貨,而且,利潤也越來越可觀,成為店里比較賺錢的商品。隨著市場規范程度的不斷提高,煙草公司實行送貨上門。這時,省外煙也慢慢地進入了我們的市場。我記得除云南煙之外,第一個打入我們本地市場的是安徽產的“香梅”系列卷煙。開始時,消費者還不太認可,但隨著10元以下地產“紅運河”的停產,“香梅”煙也被消費者所接受,直至成為緊俏品牌。省外煙的引進,豐富了卷煙品類。但牌號的增多,品牌培育的難度也在增加。2005年以后,煙草行業開始進行品牌整合,到目前為止,我家銷售的品牌不到40個,品牌減少,咱們的培育精力更足,如今,賣煙更輕松,賺錢也更容易了。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