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華網云南頻道報道 日前,云南超軼健康咨詢中心聯合法治云南研究中心在昆明發布“中國依法建設無煙環境影響因素研究”報告,指出全國多個城市執行無煙法律法規后,無煙環境建設發生極大改變。對場所和執法主體做清晰而明確的界定,對執法進行嚴格監督和問責,是有效執行無煙法律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因素。即便在尚未修訂無煙法律的昆明,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也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并且有部分公共場所已經基本實現禁煙。
當前,很多城市的無煙環境法律執行乏力,遠未實現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目標。為了了解中國無煙環境建設中存在的挑戰和障礙,云南超軼健康咨詢中心與法治云南研究中心組成研究小組,于2015年3月至6月開展了“中國依法建設無煙環境影響因素研究”。
云南超軼健康咨詢中心主任李曉亮說,該報告旨在為各個城市,特別是昆明這樣的無煙環境立法和執法都相對薄弱的城市建設無煙環境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為減少公共場所二手煙暴露,并最終促進中國控煙工作做出貢獻。
據介紹,研究小組搜集并閱讀有關中國建設無煙環境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研究報告等文獻及相關媒體報道,采用深入訪談法采訪了16位分別來自北京、深圳和昆明的法律、控煙和執法等相關專業人員;以及31名昆明市市民和場所負責人;采用問卷攔截,在昆明市不同行政區中的6個街區采訪了593名普通市民;采用觀察法觀察了包括醫院、學校、餐廳等室內場所共127個。
根據研究結果,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國共有15個城市修訂或制定了無煙環境法規,城市的無煙環境法律文本日臻完善,對場所、執法主體的界定也逐漸清晰,“兩辦禁煙通知”等一批政策規定極大支持了控煙法律的出臺及執行,無煙法律執法不力的情況在一些城市已有所改善,但資源匱乏、認識不足、執法困難等是無煙法律執法隊伍共同面臨的局面。
在公眾遵守層面,該究發現,受訪者中50.2%的吸煙者和86.4%的非吸煙者認為公共場所全面禁煙“非常好”或“好”;81.5%的吸煙者表示在過去一周內在室內吸過煙,但僅有不到一半的人受到他人勸阻,且其中多為家人和熟人。此外,受訪者中,71.9%的非吸煙者在調查前一周曾遇到有人在室內吸煙,但僅有17.4%的人加以勸阻,其中女性高于男性,非吸煙者高于吸煙者。
根據該研究結果,受訪者報告室內吸煙行為最常發生在家、辦公室、餐館、網吧等場所。同時,研究小組觀察到昆明餐廳的無煙率不到10%,而深圳實施一年后餐館無煙率達80%,上海實施五年后達80%,廣州實施三年后達96%;勸阻室內吸煙行為的障礙涉及多方面,擔心引起沖突、對二手煙煙霧危害認識不足、文化習俗對吸煙行為的認同等較為普遍。
超軼中心項目經理解瑋琳表示,近幾年來中國在無煙環境立法和執法方面都已取得長足進步,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經驗說明只要處罰措施到位,執法主體明確,問責機制健全,無煙環境執法效率將大大改善。而且,經過多年的政策和法律推動,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也有很大進步,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社會觀念已基本樹立。但與此同時,無煙環境執法還仍然面臨執法人員不足而違法主體眾多的困難局面。
“在加強無煙環境法治建設中,還需要考慮社會因素的影響,例如煙草制品被當做社交工具給吸煙者帶來的社會壓力、公眾對公眾場合吸煙行為正當性的普遍認可、公眾缺乏對自身及他人健康權利的意識、傳統社會公私界線不明以及缺少與陌生人共處的規范和經驗等。”解瑋琳說。盡管這些社會因素會隨著法律規范的明確而逐漸改變,但在較長時期內仍然會影響法律的執行效率和效果。
解瑋琳建議,依法建設無煙環境必須政策倡導和公眾教育兩手都要硬,呼吁政府在推進和加強無煙環境立法和執法的同時,重視對公眾教育的投入,通過媒體傳播等途徑,提高公眾對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禁止吸煙的理解和認同,真正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控煙局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