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網易新聞報道 近年來,呼吸道系統疾病越來越多,這和我們城市的空氣質量,包括吸煙、二手煙、燒烤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張勇建議,應長期加大力度執行《成都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規定》,他坦言該規定雖然1997年就開始實施,但近20年的時間內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很多人都會在公共場所吸煙,并且呈現沒人管的情況。(1-24 四川新聞網)
在四川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作為呼吸道方面的權威專家,省政協委員張勇對“禁煙”更有發言權,“我建議相關部門要對在公共場所吸煙者不予勸阻或勸阻不力的單位進行嚴格的處罰,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要常年設置監督員,通過多管齊下的手段,讓人民群眾自覺抵制在公共場所吸煙。”張勇說道。
“禁煙”原本就是“大氣候”,從北京“最嚴禁煙令”到各地“禁煙奇招”頻出,可以看出“吸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越來越得到人們重視。然而“煙癮”之下很多人還是“煙槍不倒”,其原因有二:
“煙文化”根深蒂固。有人信奉“飯后一支煙,快樂似神仙”,有人拿煙來“排憂解愁”,遇到不如意、煩心事,喜歡“吸兩口”,在吞云吐霧中“迷失”一下,也有人拿煙“搭橋”,“一只香煙認個親”。“煙文化”似與“酒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吸煙的“危害性”認識不夠。每一盒香煙上都標有“吸煙有害健康”,可是總有那么些人認為“事不關己”,把因為吸煙患上“肺癌”當成別人的事情,面對因為吸煙致呼吸道疾病的龐大數字熟視無睹;對“二手煙”造成的污染,更是“不以為然”。
同時,“禁煙”就像是治“流行感冒”一樣,此一時彼一時,這也是導致成都近20年的時間內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很多人都會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主要原因。
大氣污染嚴重,治理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加大對吸煙者的處罰,提高吸煙成本也是一種方法。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作為呼吸道方面的權威專家,省政協委員張勇再次“開啟”“禁煙令”,既是醫生職業所在,更是大氣污染形式所迫。如何落實“禁煙令”?筆者以為應該在兩方面發力:
一方面加大對“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力度。要禁煙,就得讓吸煙者自覺戒煙。這既要讓吸煙的人深刻認識到吸煙對自身的危害,還要讓其身邊的人,包括親人、同事溫馨提示“請別讓我得肺癌好嗎?”讓身邊人“幫忙”戒煙,對吸煙者也是一種溫柔的約束。
另一方面加大對吸煙者的處罰力度,從制度上硬約束。罰款、站崗執勤、打掃區域衛生等等,都是一種方式,同時對公職人員違反“禁煙令”,相關單位納入考核,采用累計加重處罰的方式,提高違禁成本。
總之,唯有對吸煙者常“亮紅燈”,才能夠“禁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