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永州新聞網報道 吸煙的危害很多,嚴重的會引起肺癌,但很多人并沒有放在心上,認為這是遙遠的事情。確實,抽煙是個逐漸壞掉健康的行為,不會一下子就見效,但有5個時間特別不能抽煙,否則極可能會喪命。
1、喝咖啡時不要抽煙
假如喝咖啡的同時吸煙,這兩類消費品一起使用的危害,還不僅加倍,它們可以相互反應,對人體的供血系統產生長時間的破壞作用。它可以使主動脈血管發生暫時性硬化,破壞人體供血系統,將可以使心臟工作負擔增多,并且升高血壓來保證身體的血液供應,長時間下去,極容易造成心臟病突發與卒中。因此,在喝咖啡的同時不要吸煙,以減少煙草與咖啡因疊加對身體的危害。
2、喝酒時不要抽煙
喝酒同時吸煙,雙管齊下,對身體的危害具有協同作用,兩者都能令對方的毒性增強。煙中的致癌物質被人體吸入口腔、鼻、咽喉、氣管與肺之后,以煙焦油形式沉積在上述器官的表面,當喝酒伴隨吸煙時,粘附在口腔、咽喉上的煙焦油則會隨酒下肚,煙氣中的煙堿、焦油溶于酒精中,而且能很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里,擴散到身體內。喝酒時吸煙,在血液中煙堿的含量比單純吸煙更高,危害更大。
此外,煙草毒還具有影響肝臟不能及時地促使酒精在身體內代謝的功效,從而造成酒精中毒。所以,喝酒時忌吸煙。
3、熬夜時不要抽煙
夜里是細胞分裂最旺盛時期,睡眠不好,加上長時間熬夜降低抵抗能力,人體非常難控制細胞發生變異而成為癌細胞。而香煙中至少包含69種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又可以使正常細胞癌變,增加20多類癌癥發生的機會。
熬夜使人的生理處于應激狀態,在熬夜時,腎上腺素的分泌比較準時作息的人明顯增多,這時吸煙會迅速產生有害物質,危害心血管,使血壓上升、心率增快,使動脈硬化提速。
所以假如不得不熬夜,要避免久坐,適當運動,工作間歇適當小憩,盡可能不要熬通宵,“資深”煙民更應該盡可能少吸煙。
4、早上起床時不要抽煙
經過一晚的休息,機體大多數組織器官新陳代謝能力比較低,呼吸的頻率比較慢,身體內滯留的CO2比較多,又因經過了一個晚間,屋子里的空氣沒有流通,甚是污濁,混雜著香煙的煙霧又被從新吸進肺中,以至于產生氣悶、頭暈、無力等癥狀。加上煙霧中尼古丁等多類有毒物質刺激支氣管,久之則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病患。
有句諺語:“早上吸煙,早歸西天”,已為人們敲響了警鐘。盡管說得有一些夸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說明早上吸煙的危害性與嚴重性。
5、餐后不要抽煙
人在吃飯后,消化系統進入全面消化與吸收狀態,這個時候胃腸蠕動頻繁,血液循環加快,全身毛孔張開,并且排放一些多余的熱能與加快組織細胞生物呼吸。假如這時吸煙,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被肺部與全身組織大量吸收,給人體機能與組織帶來比平常吸煙大很多的傷害。餐后吸煙還可以使膽汁分泌太多,使胰蛋白酶與碳酸鹽的分泌受抑制,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9個戒煙的好方法 讓你遠離“硝煙戰場”
1、加強戒煙意識
明確目標改變工作環境及與吸煙有關的老習慣,戒煙者會主動想到不再吸煙的決心。要有這種意識,即戒煙幾天后味覺和嗅覺就會好起來。
2、參加聚會
剛開始戒煙時要避免受到吸煙的引誘。如果有朋友邀請你參加非常好的聚會,而參加聚會的人都吸煙,那么至少在戒煙;初期應婉言拒絕參加此類聚會,直到自己覺得沒有煙癮為止。
3、轉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煙初期,多花點錢從事一些會帶來樂趣的活動,以便轉移吸煙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樣在電視機前度過,可以去按摩,聽激光唱片,上因特網沖浪,或與朋友通電話討論股市行情。
4、尋找替代辦法
戒煙后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在受到引誘的情況下找到不吸煙的替代辦法:做一些技巧游戲,使兩只手不閑著,通過刷牙使口腔里產生一種不想吸煙的味道,或者通過令人興奮的談話轉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歡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煙,那么您把每天早晨喝咖啡必成喝茶。
5、扔掉吸煙用具
煙灰缸,打火機和香煙都會對戒煙者產生刺激,應該把它們統統扔掉。當這些“作案工具”都不在身邊時,你也就無法再吸煙了。
6、消除緊張情緒
緊張的工作狀況是您吸煙的主要起因嗎?如果是這樣,那么拿走您周圍所有的吸煙用具,改變工作環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場所放一些無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礦泉水,多做幾次短時間的休息,到室外運動運動,運動幾分鐘就行。
7、盡量減少受煙的數量
很多朋友在互相交往之間,都喜歡互相遞煙,無形中增加了吸煙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克制,可以告訴朋友自己正在戒煙期間,回避一下。實在回避不了,先將煙接收了,然后告訴朋友待會再吸,以此減少每天自己的吸煙數量。
8、參加體育鍛煉
經常運動會提高情緒,沖談煙癮,使緊張不安的神經鎮靜下來,并且會消耗熱量,比如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
9、適當減量
給自己制定一個戒煙的規劃,適當的較少吸煙量,可以將每天常規吸煙的數量做一個統計,沒隔一段時間,比如說一個星期,減少一至兩支。而且必須嚴格控制,在戒煙期間如果在沒煙的情況,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由此可達到逐漸減量的目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