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當前,我國煙草業可以說面臨著尷尬現狀。一方面作為企業必須要不斷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經濟新常態下,更要求煙草人積極集思廣益,凝心聚力,謀求行業未來發展戰略。另一方面由于吸煙有害身心健康也得到醫學論證,并且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推動下得到國際上許多國家的認可,因此適當地控煙不僅是維護公民健康現實需要,也是關乎國家、民族發展的必然。
我國自從加入WTO以來,逐年加大了公共場所控煙力度,可以說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好評。但是毋庸置疑受諸多因素影響,時至今日我國公共場所禁控煙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在公共場所吸煙現象仍然可見。那么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呢?筆者認為影響因素很多,其中煙民存在的一些心理因素影響較大,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盲從心理。所謂盲從心理,實際上就是一種盲目的、缺乏主見的模仿與隨從心理。也就是說在公共場內,一些煙民看到別人在吸煙,那么他們也就不由自主地跟著模仿起來??墒菂s不去考慮這種做法對與錯,不去分析做法的利與弊,而是想到既然別人能做,那么自己也可以做。正是因為部分煙民受盲從心理影響,以致于他們公然在公共場所吸煙、瀟灑地吞云吐霧。
如何克服盲從心理?筆者認為必須加大宣傳,要不斷地增強煙民的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自我主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是僥幸心理。所謂僥幸心理,就是一種嚴重忽視、不遵循事物一般規律,而企圖獲得自己所期盼的結果。以吸煙為例,現代醫學已經論證吸煙有害身心健康,戒煙可以減少身體危害。這其實就是說在吸煙的群體中,得肺部、呼吸道疾病的幾率要比不吸煙群體大。但是不少煙民,他們往往以吸煙中有身體健康長壽的,而不吸煙者中卻常常見到體弱多病,壽命較短的個案,來說明吸煙不一定就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多大的影響。這其實就是通過群體中的個案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實際上是一種僥幸心理的體現。
那么如何克服僥幸心理。筆者認為必須對這類人加強引導,要讓他們看到群體中個案是正常的,但是絕不能因為少數來掩蓋整體情況,要求煙民戒除僥幸心理。
三是自我心理。所謂自我心理,就是一切從自我去發,將自己的一切擺在首位,而忽略其它人的存在和感受,這也是一種自私心理的表現。不少煙民在公共場所吸煙是源于自我心理。在他們看來,吸煙與不吸煙是煙民自己的私事,他本人有權決定而不關其它的事。正是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他們往往無視社會公俗良序,無視國家關于公共場所控煙條例之規定,而在公共場所我行我素,隨意吸煙。這其實就是煙民的自我心理的一種表現,他們往往只考慮自身利益,考慮自我享受,卻全然不顧他人尤其是不吸煙人的苦惱。實際上科學研究表明被動的二手煙危害反而比吸煙者危害更大。
要想煙民克服自我心理,那么必須引導他們尊重社會公德,自覺地遵守公共場所秩序和相關規定。要把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共同利益體。學會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讓煙民克服自我心理,對于做好公共場所控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觀望心理。所謂觀望心理其實就是一種猶豫不斷,拿不定主意,搖搖擺擺的心理。他們遇事往往優柔寡斷,習慣看別人的眼色行事,聽從別人的意見辦事?;蛘卟捎玫氖锹犙圆煨?#xff0c;隨意變動。在公共場所中部門煙民吸煙,實際上就是受其他煙民影響的,有的煙民是看到他人吸煙缺乏自我控制、約束,情不自禁地吸煙;有的煙民是其它人遞煙,而經不住他人誘惑、鼓動而吸煙的;還有的煙民是看到公共場所無宣傳標示、無監督人員等而主動吸煙的。
要想煙民克服觀望心理,同樣必須加強宣傳,要讓煙民培養自我意識,要讓他們養成遇事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能力。從而更好地決定做還是不做等等。唯如此,煙民克服了觀望心理,那么也可以大大地提高公共場所控煙效果。
總之,在我國做好公共場所控煙工作,任重道遠,各級部門特別是公共場所主管部門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加強控煙宣傳,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勢在必行。同時還必須引導煙民克服盲從心理、僥幸心理、自我心理以及觀望心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有利于促進公共場所控煙工作重要措施。希望能引起有關領導、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控煙非小事,控煙需要全民積極參與,特別是煙民率先支持、積極參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