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民晚報》報道 控煙,面對一種疑慮——面對數量龐大的吸煙者,更嚴控煙立法能否得到執行?
上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通過“七五”普法決議。這里,不妨借用這個決議來回答“控煙疑慮”。
決議說:推動全民法治素養普遍提升,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推動全體市民自覺接受法制宣傳教育,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
解讀這句話,要推動全民法治素養的普遍提升,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那么,就先要有契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法律規范,比如,更嚴的控煙立法。
在申城,一旦室內公共場所控煙從“特定區域”擴展至“所有區域”,就像任何一部社會領域立法一樣,立法初衷的落實,不會單單依靠行政執法,而要依靠所有社會生活的參與者自覺遵循。
其實,2010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之初,人們也曾擔心:申城會否因為有人違法吸煙,就開出罰單?
這樣的擔心,不奇怪。當一種行為在很多年里早已成為不受約束的個人習慣,一旦這種習慣在特定場合要受法律約束,人們還真難想象,那情形是個什么樣子?
時間給出了答案。2010-2015年,全市共開展控煙執法檢查2001407次,對單位處罰971例,罰款金額1838540元,對個人處罰482例,罰款金額32700元,與此同時,大量志愿者參與公共場所控煙勸導,一次次有效制止了違法吸煙行為的發生。
而且,大量的科普公益宣傳,讓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吸煙,不只是個人習慣,更是關乎所有人生命權益的公共健康和公共環境問題;所以,在申城,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煙的民意支持率也從5年前的90%上升至目前的94%。于是,當現行法規不能適應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修法,以更嚴立法控制煙害發生,便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以控煙為例,一部法律的實現路徑是:首先,普法,讓絕大多數人知曉法律規范,比如,看到禁止吸煙標識就守法不吸;其次,少數不知道的無意識違法,在禁煙場所吸煙,場所或旁人提醒勸阻,吸煙者停止吸煙;再次,極少數不聽勸繼續違法行為,接受行政處罰,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這些案例由媒體廣而告之,是對個人的警醒,對規則的重申,更是對城市法治精神的涵養。
毋庸諱言,法律生效后就不會再發生違法行為的假設,未免天真。就像交通規則實施多年,各種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并未得到全面遏制,市民良好交通習慣尚待養成。但,不能因為闖紅燈、逆行、酒駕的存在,就說交通規則是失敗的,因而沒有必要存在。恰恰相反,如無交通規則,在亂成一鍋粥的環境里,所有人都將成為“規則缺位”的受害者。
同理,即便更嚴立法,也無法100%杜絕違法吸煙的發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更嚴立法,必將讓更多人減少或免受煙害之苦。
因此,過去15年,制定無煙立法的國家從1個增加到近50個;過去7年,在制定或修改控煙立法的國內城市中,從起初的廣州和上海等城市允許室內設置吸煙區,到目前哈爾濱、青島、長春、唐山、鞍山、深圳、蘭州和北京等城市紛紛在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迄今,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締約方通過立法,實現室內全面禁煙。在國內,國務院《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要求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十二五”規劃要求“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十三五”規劃要求“大力推進公共場所禁煙”;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國家總體控煙戰略到對領導干部個人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至于申城”七五“普法,更提出全面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突出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從任職憲法宣誓,到依法履職和遵法學法守法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同時,抓好青少年這一“關鍵時期”,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開學第一課、畢業儀式、成人儀式中,設置專門的法治教育環節。
如此大背景,申城更嚴控煙立法,面臨的環境利好,已非10年前所能同日而語;那么,今日更嚴立法,也必將為10年后的申城控煙帶去更多利好?!?br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