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網報道 引領懸疑劇風潮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經典名劇《無人生還》已連演數年、長演不衰,近期卻因吸煙場景太多引發部分觀眾不滿,然而,在對劇中吸煙場景進行削減后,演出方卻遭到了更多的投訴。8月17日,由市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召開的控煙立法座談會上,來自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以下簡稱“上話”)的負責人直言“最近有點煩”。劇場控煙該不該“一刀切”?保護各方群體利益,平衡各方人群訴求,立法又該如何作為?上話負責人認為,立法決策的關鍵在于完善相關執行流程。
吸煙、禁煙都有贊有彈
《無人生還》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聯合出品,已在上海及全國多地演出多年。據媒體報道,在該劇近3個小時的演出時間中,抽煙環節貫穿全劇,而且隨著情節推進逐漸增多,整場劇抽的煙加起來約有數十支。
吸煙場景接二連三,隨之引發的是一大波質疑:“觀看劇目時,被演員在臺上一根接一根的抽煙嗆得咳嗽頭暈喉嚨痛,難受極了!”,“能考慮使用電子煙或者別的什么替代品嗎?觀眾不會因為演員抽假煙而影響觀劇,倒是被真煙熏得難受才會真正影響到觀劇!”
據了解,作為對民意的回應,目前該劇中已刪減了部分吸煙場景,同時將劇中的真煙替換成了“假煙”。據上話負責人介紹,所謂“假煙”,是一種不含尼古丁成分的中草藥替代物。
出乎意料的是,控煙版的《無人生還》卻引發了更多的吐槽:“必須真抽啊,假煙一看就出戲!”,“如果投入地看進去,深入每個角色的內心,就不會覺得抽煙沒有必要”。也有觀眾表示,的確在演出中聞到了煙味,但時間不長。劇場的通風環境不錯,空間又大,所以煙味不太明顯。而更多觀眾則抗議,弱化了吸煙場景,讓演員的現場演繹表現力打了折扣,嚴重傷害了作品的藝術質量。
要不要吸煙 專業人員事前把關
對于是否一定要在劇中出現吸煙這一場景,上話負責人表示,其實他們內部已有審核把關機制,“接到有吸煙場景的劇本,會有藝術總監、藝術委員會負責核準,判斷這個場景是否必須要吸煙”,她也提到,由于《無人生還》一劇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30年代末,當時英國煙草盛行,抽煙是非常流行的社交方式,而且,從劇情需要來看,吸煙行為是推動整體劇情發展的銜接點,若失去這個銜接點,故事發展根本不成立。
對于部分觀眾提到的,能否采用電子煙的方式,這名負責人解釋,主創人員也曾想過使用電子煙等仿制道具,但實際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我們的劇本里會有掐煙頭等動作的設計,但如今的電子煙還不能體現真煙那種越吸越短的效果,掐滅的動作也看起來很假。此外,由于電子煙只有一種尺寸,一些形象纖弱、優雅的女性角色拿著一支男士電子煙,顯然太失真。”上話方面認為,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道具,但藝術效果卻差之千里。
“其實,在英國西區、美國百老匯等著名戲劇中心的舞臺上,吸煙場景并不罕見”,上話負責人提到,2006年英國政府頒布的健康法規定,從2007年7月起英格蘭和威爾士所有室內公共室內場所禁止吸煙,但在戲劇、影視演出中為保證藝術質量必須吸煙的情況則可“豁免”。
臺上吸煙犯不犯法?建議:提前告知是關鍵
舞臺上吸煙該不該被“一刀切”?據了解,目前已提交一審的《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修正案(草案)》擬將所有室內公共場所納入禁煙范圍,而原條例中也規定,圖書館、影劇院、音樂廳、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科技館、檔案館等各類公共文化場館的室內區域禁止吸煙。
“毫無疑問,劇院中的觀眾席屬于公共區域,應該明令禁煙。但是,在劇院的演出區域內,演員因劇情需要而發生的吸煙行為是否也要被禁止,似乎要打個問號”,上話中心負責人同時表示,全面禁止或部分禁止都是一種立法決策的選擇,關鍵在于如何執行,比如如何完善審批報備監管流程。她同時強調,“舞臺控煙”的關鍵不僅是控制舞臺上吸煙行為的數量,而是要在前置環節中提前告知觀眾。
據了解,對于一些原劇本規定情景及人物角色要求無法回避的特定情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在劇目宣傳和售票中都會提前將劇目包括“吸煙、爆破、槍響等”信息告知觀眾,觀眾可根據個人自身承受能力進行判斷。“向觀眾售票即是與觀眾達成了民事合同關系,對相關信息應予以告知,否則就會引起誤導,形成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瑕疵”,這位負責人表示。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