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隨著控煙觀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吸煙的危害和不文明行為,于是都在刻意地改變著自己。這是人們素養提高的集中體現,可是在面對控煙的一系列紅線時,我們都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雖說控煙是一條金科玉律,可是有些方法未免缺少了一些人文因素,使得控煙顯得過于粗暴。雖然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我們在看到種種最嚴法令的時候,能否改變一下這種強硬的措施,不可否認這種強硬措施確實有一定的成效,可是對于廣大的吸煙人和其他群體來說,總感覺有些很不和諧。于是,我就在思考能不能讓控煙多一些人性化呢?
其實,只要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就已經是一種進步啦。雖然我們的控煙工作步履維艱,受到了種種阻力。各級部門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然而通過強制措施取得的成果卻少了一些藝術與智慧,更多的時候僅僅是表面的畏懼與隱藏,而不是發自內心的。這樣就不是從吸煙人的心理出發,這種做法得有強大的法律懲罰作為后盾方可奏效,如果離開了那些法規或者是監管不嚴的時候,那么問題就會凸現出來。所以,我認為那些強硬的控煙法令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控煙主要指的是公共場所,可是公共場所卻離不開個人,正是由于個人構成了公共場所。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吸煙人認識到吸煙對自己的傷害,從關心吸煙人的角度出發,給他們將一些知識和案例,進而讓他們打心底里接受。這樣既能夠體現我們國民的素質,同時又能夠創建和諧社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這樣既可以體現各級監管部門工作的智慧與藝術,同時還能夠將控煙工作全面推行深入。比如,各級監管部門可以多做一些宣講。讓那些公共場所的吸煙人知道什么時候不應該吸煙,什么時候不能吸煙,以及吸煙對自己的身體和形象會造成哪些負面的影響。這樣,吸煙人認識到了,那么就能夠從心底里接受。
有的人在高鐵上吸煙被嚴重處罰,雖然他接受了懲罰和教育,然而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高鐵不應該吸煙這是高鐵的特殊要求,然而即使再嚴,即使處罰得再狠,可是僅僅是強調這個特定的區域不能吸煙而已。那么下了高鐵呢?回到家呢?在高鐵附近呢?這就沒有約束力啦。所以,并沒有從根本上讓吸煙人認識到吸煙的危害。因此我們說最嚴控煙令僅僅是在某個特定的區域發揮作用,如果有的人一輩子不坐高鐵,那么那個法令對他也不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對于這些領域的控煙成效是不能忽略的。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再深入地研究策略,真正地讓控煙走進個人的生活世界,個人發生了改變,那么對整個公共場所不是很好的維護嗎?這里并不是否定高鐵戒煙的意義,而是說我們要讓控煙法令和措施能夠真正地走進煙民的內心,多一些人性化的關懷,而不是生硬地懲戒。
即使在某些特定的時候,特定的領域,我們還不能控制煙民吸煙。那么并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可以利用對煙民的關心,向他講授一些必要的保護常識,進而讓他從心里接受。例如,一盒新的香煙打開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選擇立刻拿出一支點燃,而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由于香煙中夾雜了一些化學物質,如果直接享用,那么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因此,應該停幾分鐘,讓里面的氣味散發一些,這樣就可以降低對身體的傷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我們從關心煙民的角度考慮,那么勢必會引起他的重視和感激。這僅僅是眾多知識中的一小點而已,其他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一位煙民在聽了志愿者講了這個知識之后,很吃驚地說:“原來如此啊,我吸了一輩子的煙,怎么就不知道呢?我要是早遇到你就好了!以后我可得多學習啊!”這就是對控煙工作的認可。他的認可其實也是對公共場所控煙的有力支持。
其實,控煙工作任重而道遠,可是我們也應該有一個長遠的規劃,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我們要真正地從煙民的心理出發,讓自己的法令和措施多一些人文的關懷,多一些人性化的體貼,這樣必將會真正促進控煙工作的全面展開。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