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色彩可以解決問題,但也有可能制造問題
零售業有一個有趣的「七秒定律」,人們在挑選商品和服務時,往往只需要7秒就可以確定是否感興趣,而在這短暫的7秒內,色彩的作用占到了67%。上個世紀80年代產生了流行至今的「色彩營銷」,提出以恰當的色彩使商品高度情感化,并以此成為與消費者溝通的橋梁,實現「人心-色彩-商品」的統一,將商品的想法傳達給消費者,進而提高營銷效率并降低營銷成本。
「雀巢咖啡」曾經做過類似的專門的試驗,把同樣的咖啡分裝在綠色、紅色和白色的杯子中,讓消費者進行品嘗,結果得到的結果是:大多數消費者都認為紅色杯中的味道最棒,而綠色杯中的感覺偏酸,白色杯中則感覺偏淡。于是,「雀巢咖啡」因此選擇紅色作為包裝設計主要色調,并推出了經典的受到眾多消費者廣泛歡迎的「雀巢咖啡」紅色馬克杯。
色彩可以是最有力的武器,尤其當它以產品設計和風格調性直接呈現出來的時候。
跳開那些理論的研究,色彩的積極意義至少體現在多個層面:一是直接溝通。正所謂人看衣裝,一個品牌、一款產品,主色系從根本上決定了風格調性,也影響到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和消費者講再多,都不及視覺上的觀感來得直接而強烈。不同的民族、人群,也有著不同的色彩喜好,相應色彩的產品設計更容易得到他們的欣賞和喜歡。
二是有效區隔。色彩是不同品牌、不同風格甚至不同用途的最好區分辦法,「奧迪」之前主打公務用車,所以一直以黑色為主,后來拓展私人市場,首先就從顏色動手,五顏六色的「奧迪」立馬就鮮活起來、個性多了。另外一個經典案例,莫過于「百事可樂」藍對「可口可樂」紅,除了用「年輕一代的選擇」來加以區分,藍色成為「百事可樂」面對「可口可樂」決不妥協的態度。
三是快速記憶,相比于那些寄托了品牌大量思考和想法的產品概念、命名方式和設計細節,消費者理解起來、接受起來其實并不容易,再好的故事如果讓人看不明白、記不清楚大概就很麻煩、也沒有多大意義,如果用色彩的思路——看得見、記得住、講得出——就很好解決問題,消費者或許分不出紅杯、綠杯、白杯的咖啡差異,但不會看走眼紅色的「雀巢咖啡」。
現成的榜樣,「萬寶路」無疑是把色彩用得最好的煙草品牌沒有之一,除了紅白二色的色彩組合早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不管走到任何地方,講著任何語言,喜歡任何風格,都可以用顏色這一無國界、無差別的方式一擊而中,而且不會因為地域、文化、習俗的差異而產生不可控的認知偏差,「紅萬」、「綠萬」、「白萬」成為了最直截了當的產品認知和品牌認同。
中式卷煙品牌對于色彩應用也有很多積極的嘗試,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第一,打造品牌專屬。經過長時間的持續輸出、不斷累積,一些品牌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專屬風格和廣泛認知的專屬色彩應用,有些品牌也開始有意識地推進色彩品牌化。比如:「中華紅」,「九五黃」,「天子黃」,「寬窄灰」,包括「中華」金系列對于金色的重新定義。這些品牌專屬色彩,既強化了品牌自身的風格特色,又與強化了與其它品牌的區別差異,
第二,搭車知名品牌。很多全球知名品牌往往都有自己的專屬顏色為大眾所熟知,包括「愛馬仕橙」、「蒂芙尼藍」、「LV 棕」、「TOM FORD 黑金」……參考借鑒這些知名品牌的專屬色彩,相當于另外一種形式——盡管多少有些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品牌跨界,搭上大牌的便車,在制造產品賣點、營銷話題的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地降低溝通成本、強化消費連接。
第三,緊跟時尚潮流。以潘通為代表的色彩研究機構,每年都會發布新的流行色彩并引領色彩風潮,時尚界——紐約、倫敦時裝周——也會形成新的色彩流行帶動,紫外光、草木綠、經典藍、極致灰、亮麗黃、馬爾斯綠,這些潮流色彩不僅具有很強烈的識別性,也引領了潮流風尚,采用這樣的色彩,會增加品牌的鮮活感、感染力。
但也要看到,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遺憾。
一是色彩管理的專業性、系統性有欠缺,對色彩的重要性和功能化認識、投入都有不及。有些品牌色彩在符號性和識別度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還缺乏系統性管理和品牌化輸出。反過來,以「蒂芙尼藍」與「知更鳥藍」為例,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相比于鮮有人知的「知更鳥藍」,「蒂芙尼藍」不僅有更高的知名度,也成為不亞于品牌本身的標簽符號、身份識別。
二是色彩應用刻板有余、活力不足。很多品牌對于色彩的應用,要么偏于保守,要么依循常規,要么刻板印象,要么囿于原作,甚至于不乏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盡管每一種顏色都象征著不同的意義,每個行業因此都會衍生出最常用顏色。比如藍色代表嚴謹和信賴,往往更受科技、醫藥、技術公司歡迎,但無可否認,這樣的思路也會讓你很難在這個市場中展現自身差異性。
三是與品牌調性不符,缺乏秩序。因為缺乏科學規劃和體系管理,導致色彩應用沒有秩序,顯得混亂而零碎,制造了另外一種形式的碎片化,有些具體的產品設計和色彩應用與品牌調性沖突,硬蹭熱點、強跟潮流,形成了明顯的違和感,加之。再加上對于色彩輸出有些循規蹈矩、淺嘗輒止,只有那么兩三句傳播口號,弱化了色彩對于品牌塑造、消費連接的意義和作用。
最近幾年,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一個是「荷花」的「馬爾斯綠」,另一個是海運公司ONE的「網紅粉」。
2017年,全世界都被馬爾斯綠「Marrs green」所刷屏,這是一種既可以稱之為綠色也可以稱之為藍色的舒緩明亮的顏色。在馬爾斯綠走紅之初,「荷花」就推出了同名款產品。這支煙,不僅打破了原有的品牌邊界,建立起叫好叫座的市場口碑,后來還吸引到了雪花啤酒共襄盛舉。我查了一下數據,「荷花(馬爾斯綠)」目前在400元價位居于全國前5位。
同樣在2017年,川崎汽船Kline、商船三井MOL、日本郵船NYK合資成立新的集裝箱航運公司,新公司全名「Ocean Network Express」簡稱「ONE」。「萬萬」沒想到,與記憶當中航運公司非藍即黑怎么著離不開灰與棕完全不同的是,「ONE」選擇了大膽而新潮的網紅粉,從集裝箱到船舶到公司到網站將粉色運用到極致。此色一出,一下子成為這片海中最靚的仔。
實際上,色彩營銷并不是一個足夠新鮮的話題,但透過色彩管理可以觀察品牌的系統性,也能夠為提升美感、提升質感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