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物資」不是我的原創,但當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不由得為之擊節叫好。
當然,我理解的和看到的「情緒物資」還有不小的區別,@梁將軍強調的是以終為始的思路來完成營銷內容化——基于情緒需求來提供「情緒物資」——本質上是用「情緒物資」的概念來包裝和修飾營銷意圖,是附加于品牌/產品功能屬性之上的心理暗示。品牌如果抓住了情緒痛點、實現了情感連接,那就有可能將受眾對象轉化忠實的品牌用戶。
不管是精神符號、身體律動,讓某個精神偶像,化身為信念大使,給大眾精神鼓舞;用身體上的律動,打敗心靈上的空虛。又或者知識補給、情緒共鳴,學習讓自己增值的知識,緩解職業焦慮;透過普通人的努力和堅持,告訴大家你并不孤獨。這些原本停留在興趣愛好的范疇,現在披上了情緒宣泄、壓力釋放、狀態調節的外衣,搖身一變成為了「情緒物資」。
不過很顯然,他深刻地識別了大眾對于「情緒物資」的需求,「對于如今的用戶而言,他們不僅需要生活物資,還需要情緒物資」。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不自覺地自己為自己制造焦慮,再加上外部環境導致心態和情緒的變化,因為不確定是否會被裁員、不確定能不能趕上早班車晚班車、不確定周末能不能出去聚會、不確定會不會被困在家里、不確定家里的物資準備是否充分,另外這樣那樣看得見躲不掉繞不開的煩惱在那里……這些不確定、不穩定容易讓人裹挾在焦慮中,需要得到釋放和安撫。
情緒物資不是麻醉,或者逃避,也不是包裝或者美化出虛幻而讓人麻痹的效果,而是提供實打實的——紓解壓力、緩解焦慮、療愈情緒——的方式與途徑,以「悅己」、「懂你」、「社交」的感受和體驗來撫平內心的焦慮感,就像在運動場上酣暢淋漓地運動一場,在飯桌上三兩知己的小酌幾杯,在陽臺上街角處燈光里為自己點上一支。
在這個意義上,情緒物資就有其客觀性,有其合理性,更有其必要性。
實際上,煙草制品一直有類似的功能提供,如果說過去更在意——更關注、更強調——生理層面的滿足感,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和持續的消費升級,單純的生理滿足并不足以取悅用戶,甚至因為勁頭過大、刺激性太強的產品體驗而被消費者所拋離、所遠離,產品層面更加注重舒適性的取向和趨勢,也在客觀上放大和強化了精神層面的滿足感。
在更大意義上,游戲、直播、短視頻其實都在扮演著另外一種煙草制品的角色,或者說承擔/轉移了一部分煙草制品的功能,也就是無門檻、低成本、高效率和實時化的減壓降躁。這也可以看作是電子煙之前的思路,從技術上它是改變尼古丁的攝取方式,從功能上則是隨時隨地的情緒表達,打破了空間和場景的限制,承接了傳統煙草制品情緒物資的地位和作用。
只是之前對于這樣的精神滿足還不夠重視,或者說,在當下值得更加重視起來。
以「口紅效應」為例,「口紅效應」是指因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熱賣的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在經濟蕭條時期,人們的收入和對未來的預期都會降低,這時候首先削減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費,如買房、買車、出國旅游等,這樣一來,反而可能會比正常時期有更多的「閑錢」,正好去購買一些「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從而刺激這些廉價奢侈品的消費上升。
與「口紅效應」相類似,在精神壓力更大的時候,人們會更關注內心的排解和焦慮的釋放。
從功能層面,還是要堅持以技術創新來提供更低危害、更小風險、更多舒適、更好滿足的產品輸出和消費體驗,中式卷煙「兩高兩低」——高品質、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的發展方向非常符合市場需求和未來趨勢。此外,探索包括但不限于電子煙的創新方式來持續不斷地減少風險、降低危害,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從內容層面,從包裝、設計、傳播、文案的方方面面,努力讓品牌變得更「輕」,保持輕松、輕快、輕盈的心態和姿態,可以俯下身子,放低一些身段,少一些爹味和說教,也不要過于強調宏大敘事,多走進消費者的內心,洞察他們真實需求的同時提供更有溫度的情感連接,甚至于安安靜靜地就像知心朋友,他們需要的不是「你的建議」,而更接近于「聽我說」。
從表達層面,增加虛擬化的表達方式,以及更多玩趣化的內容輸出,我們現在的營銷活動更多偏向于熱點事件和節慶活動的營銷搭車,以及直截了當、簡單粗暴的優惠激勵,所以掃碼的盡頭往往就是紅包。一方面,類似于「華子」——我不喜歡這個名稱但認同這種方式——的表達;另一方面,想辦法讓消費者加入進來、放松起,來而不僅僅只是掃個紅包的即停即走。
如果更長遠一點,我把它歸納為兩句話。
一句話是,社交不缺席。之前的糖煙酒已成為過去式,價值感和話題性的消解決定了糖被淘汰的命運,現在煙酒茶維持了煙的社交地位,但這還不足以保證未來社交往來一定有一席之地,而這里的社交還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實體的社交往來,有擺在桌上、禮尚往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外一個是虛擬空間的社交表達,有自來水、能自發光,在互聯網上被關注分享,具備分發能力。
另一句話是,悅己不孤單。已經有一段時間,香煙在很多地方都成了硬通貨、搶手貨,也早已進入了很多人的「戰備物資」序列。在互聯網上、影視作品中,也能感受到香煙對于內心洞察、情感連接和情緒釋放的承載與對接。與其說生理上的離不開,不如講是心理剛需。很顯然,需要尊重這樣的愛好和需求,并努力表達得更細膩更到位。
對于情緒物資——我的意思——不是利用甚至引導這種情緒化,而是重視需求的客觀存在以及提供合理的需求滿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