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二類煙,難免有一種不自覺的「嫌貧愛富」。盡管市場有需求,但隨著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在20年越過3萬元并保持持續的快速增長,二類煙滑落到全國單箱批發均價且差距越來越拉大,價值感的縮水直接還原到從品牌到渠道進而整個產業重視和投入的收減,雖然之前也曾經是焦點所在,一度承接了三轉二的萬千寵愛,但這些都已經是過去式。
不過,早已不在C位甚至離開主流視線范圍的二類煙并沒有因為不受重視、不夠投入而表現拉胯起來,反而在過去數年間一直頑強地保持著持續而扎實的市場增長。繼「十三五」期間銷量規模超過500萬箱以來,二類煙實現了接近兩位數的年均增幅,并在2021年首次突破20%的市場份額,聯手奠定了中高端產品占據半壁江山的市場地位。
今年以來,盡管二類煙的增長出現了一定起伏,年初高開之后有一個明顯的回調,但二類煙提供了穩定的增量貢獻,前4個月當月累積的市場份額也都保持了不低于2個百分點的同比提升。很顯然,二類煙曾經具備——結構的承上啟下與銷量的平衡穩定——的雙重作用并沒有削弱,同時還保證了一定的增量提供,這讓我們理應關注重視二類煙的可持續發展。
尤其,今年的情況很不一樣。
其一,穩增長的壓力不小。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以及疫情防控的復雜性、嚴峻性,不僅經濟下行的壓力不小,穩增長的壓力逐漸從穩稅利到穩銷量再到穩需求滲透并傳導出來。目前,穩定銷量的難度不小,同比增減變化往往就在一個訪銷日的出入,高端品牌的保持增長、保持狀態也面臨很大的挑戰,二類煙對于滿足需求、穩定銷量的作用需要重新認識。
其二,潛在的消費降級,或者說趨于消費理性。種種跡象表明,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正在逐漸遠去,或者干脆點說必須拋棄報復性消費的設想。未來潛在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減弱,會直接削弱結構提升的力量和勢頭,高端品牌的增長有減速降速的風險與可能,有些會流失,有些會轉化為結構下移,二類煙可以承接一部分這樣的消費轉移并兜底銷量穩定。
以二類煙為主的中端產品需求滿足與供給保證將會變得更為關鍵。
實際上,二類煙只是行業劃分的價類標準,消費者不關心也普遍不了解這一價類的區別和意義,他們關注的是這個價位的品牌、品類和產品,他們對于「新版利群」、「炫赫門」的認同源于過硬品質與合理價格。再加上二類煙提供了相當的豐富性和個性化來保證了相應的消費拉新,這讓二類煙迄今為止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也與三類煙曾經的境遇有很大的區別。
更重要的是,品牌應該怎么辦。尤其對那些——二類煙體量規模達到「55」以上的品牌——也就是二類煙規模達到50萬箱以上、或者二類煙占中高端產品比重達到50%以上的品牌而言,二類煙并不是簡單地多一點、少一點或者快一點、慢一點的選擇,于品牌自身有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于產業整體有滿足需求以及平衡兼顧的通盤考慮。
這些品牌,大致可以歸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產品基座較沉、結構壓力較大的品牌,二類煙到目前為止仍然提供了向上走的現實助力。這些品牌普遍以三類煙為銷售主體,發展二類煙對于品牌而言是實打實的結構提升,還能夠用二類煙來緩解三類煙的銷量下滑、增長壓力。當然,這其中還包括部分通過「三轉二」以及將來有可能采取「三轉二」提上來的品牌,二類煙為他們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第二類,二類煙短期內還離不開、還需要維持一定增長的品牌。面對「136」、「345」的目標壓力,在推動一類煙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保持二類煙的增長和活力是一些品牌必然的選擇。今年1-4月,「136」序列品牌的中高端產品比重大致為1:2左右,這個「1」的增速還要高于全國二類煙的平均增幅,也從另外一個維度反映了二類煙在現階段的成長性與支撐性。
第三類,二類煙規模很大,但品牌自身不依賴并有強烈的調整意圖。目前,二類煙銷量下降的幾個大品牌都屬于這種情況,不是狀態不好,也不是市場需求減弱,而是品牌基于高質量、可持續的長線思維,并受限于計劃資源的相對緊張而不得不采取的主動調減,在將一部分市場需求退出釋放給其他品牌的同時,這些品牌的狀態也要出色很多。
也正因為這樣的現實,對于二類煙的態度——包括市場投入、資源配置——不是順其自然,也不能得過且過。
第一,把滿足需求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任何時候,滿足需求——包括二類煙在內——的重要性都無需反復強調,特別是眼下穩增長的吃勁階段更由不得挑肥揀瘦,更不能過于簡單粗暴地控低調高。對于二類煙,滿足需求理應被置于調控策略之上,先滿足需求而后平衡兼顧,二類煙的需求滿足,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大局觀、整體感。
第二,把狀態保持得更好一些。隨著長時間、全方位、系統性落實「十六字」調控方針落實到位,各個品牌、各個價位的狀態表現都很不錯,二類煙置身其中也有非常不錯的基本面,在保證品牌活力的同時也為零售客戶創造了較為理想的經營效益。考慮到二類煙的價值走低,以及潛在的需求趨弱、結構下移,或許需要保持更高一些的溢價水平。
第三,降低成本、減少投入,更大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很多二類煙——尤其為了爭取市場成長的后來者——包裝、配方的標準和成本不低,在二類煙價值感逐漸低矮化的背景下,降低成本、減少投入等節流措施變得與開流同等重要,并且還可以同生產力優化布局、梯度轉移這些政策工具結合起來,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第四,建立價格調整的技術和可能。不管是低二類到高二類,又或者高二類到低一類,甚至高三類到低二類,價格調整都是可行的、也是基本的技術手段。最近幾年,一些品牌、品規完成了合理的價格調整,效果立竿見影,市場整體也可承受、可持續,當然大品牌和大品規涉及面更廣、壓力也要更大。此外,對于二類煙的價類標準相信也會有通盤考慮。
正如在來之不易的穩,毫不松勁地進中所表達的那樣,重視需求滿足,兼顧當前可承受、長遠可持續,或許是更合適的選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