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份一到,云南人民就迎來了最喜歡的采菌子的季節。并且,憑著熱搜體質,每當此時,云南人民都會和他們最愛的菌子同時登上熱搜。
這不,今年的熱搜話題早就在屏幕上飄了好幾天了——「不是菌子的問題」、「云南人對菌子好寬容」。由于今年有了火爆網絡的歌曲《孤勇者》,吃菌子的人也被稱為「菇勇者」。
事情原委如下:
由于菌子種類過多,難免部分有毒素。一旦中招,輕則偶遇「小人飄過」,重則有生命之虞。云南省平均每年發生誤食野生菌中毒事件300余起,因中毒導致死亡30余人。
但對于云南人而言,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菌子那么鮮美,能有什么錯呢?
如果吃到了有毒的菌子,云南人會怪自己沒炒熟,怪鍋,怪糊了,怪喝酒,怪沒放大蒜,怪油不夠,還有的「只是單純想去醫院了」。
云南人對菌子的熱愛與信仰由此可見一斑。如果稍稍了解下云南人,就會明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除了菌子種類繁多,模樣可愛,做法多樣,怎么做都味道鮮美外,撿菌子本身也頗有樂趣,是云南人與自然耳鬢廝磨的一種方式,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云南人對煙火氣的重視。
說起「不是菌子的問題」,腔腔就想到了前幾年網絡上的熱門討論,即當自己購買的奢侈品和隨便湊合買的產品壞了、不實用時消費者的思路轉變。
當自己省吃儉用購買的心愛的奢侈品,即使日常實用非常小心,但還是很快就壞了時,消費者大都會認為是自己的使用方式不當。而當湊合買的產品壞了時,則會認為「果然質量不行」。
同理,奢侈品設計地千奇百怪,非常人所能駕馭時,大多數消費者會為其找理由,比如說,自己的身材、妝容或穿搭不行/沒有合適的場合/時尚潮人肯定能輕易駕馭等。而自己看不上的產品設計丑陋時,則認為「這家果真品味不行」。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前幾年,這種針對不同品牌的不同態度的現象頗為常見,我們姑且不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探討其對錯,畢竟由社會環境造成的消費大潮個人難以抵擋。只從品牌的角度來思考——
如何才能打造一款讓消費者寬容的產品?
尤其對于新品而言,
如何避免成為消費者的「一次性體驗用煙」?
對于煙草消費者而言,抽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于煙癮較大或有社交、禮贈需求的消費者而言,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讓消費者滿意,并在出現問題時能站在產品的角度考慮,是一件頗為難得、頗具長期效益的事情。
當下,市場上不乏有能產生類似效果的產品,如南京「十二釵系列」之與哈爾濱消費者、云煙(紫)之與沈陽消費者、「1916」之與禮贈市場、芙蓉王(硬中支)之與部分年輕的商業家、芙蓉王(硬黃)之與太原消費者、「中華」之與中國多數消費者等。
在以上例子中,基本是后者對前者較為寬容,認為前者的存在是客觀現象,如果自己對該產品的包裝、吸味、營銷等有疑問,那先自己對疑問消化解決。甚至對于意志不夠堅定的人而言,在周圍全都抽同一款煙的環境下,還會生發出「我口味比較獨特」「我和別人不一樣」的思慮。
縱觀以上產品的特點,與消費者、市場的關系,可以發現「產品被寬容」的一些原因所在。
首先是漫長的產品培育期所培養出的感情。
就像是云南人采菌子,首先是千百年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所產生的對大自然的向往與信任。卷煙與市場也是這般關系,占位早,市場培育時間長,片區營銷工作做得好,產品與消費者之間就能產生黏連與信任之感。
其次是產品具有優秀的品質,或自帶消費場景,占據了品類第一的話語權。
在省外人覺得生澀的菌子,在云南人眼里正是鮮美的特色所在,這就是品質的對口。菌子無論怎么做都很鮮美,甚至成為鄉愁的象征,這就是自帶了消費場景。
第三,周圍環境的渲染,消費氛圍的烘托。
「獨木不成林,萬木可成蔭」,一人吃菌是「菇勇者」,整個云南人都在吃菌則成為一種地方特色,甚至每年的這個季節,都會有很多省外人不遠千里去云南吃菌,既圖其鮮美時令,也圖其「離醫院近」,這就是環境烘托的效果。對于煙草新品而言,若適當運用這一方式,想必可事半功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