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中華老字號都是一個品牌奇跡,山西“六味齋”有200多年的歷史;“廣譽遠”的歷史超過478年。今天它們不僅僅是品牌,更成為一種文化。當我們提起這些品牌,最津津樂道的還是那些被人熟知的動人品牌故事。不論是六味齋還是廣譽遠,中華老字號的每一個故事都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價值認同,從令人尊敬的傳統美德故事,到振奮人心的保家衛國故事:一個一個小故事或者被訴諸筆端,散見于品牌家史,或者將故事中的小元素放在店里,或者僅僅是在人們之間口口相傳。日積月累的品牌精神資產,以及嚴謹的產品制作流程,使老字號品牌擁有了獨特的精神價值。
一個傳統的商業品牌不能長久依靠一個故事傳遞的精神來謀取利益,無論品牌故事多么動聽,傳統的商業品牌販賣的始終都是有形的產品和可感知的服務。產品更新換代,替代品出現,與競爭對手同質化現象的出現,都決定了這樣的品牌不可能因為一個故事,而延續幾百年的生命。
傳統品牌順應時代的變化,重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活力關鍵在于重建品牌認知。品牌認知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傳統品牌核心資產層面,更重要的是、它是傳統品牌煥新的起點。對于依云(evian)礦泉水、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昂貴和高端,正如消費者所言:“我不是在喝礦泉水,我是在喝依云“。把一瓶500毫升的礦泉水賣到20 元人民幣的價格,依云做到了。在某電商的依云旗艦店,每月就能賣出近17萬瓶依云水,可如果去掉標簽、都用玻璃杯裝盛,僅靠單純的飲用行為、大部分人可能都難以分辨20元的依云水與2元的其他品牌礦泉水、因為“水”的原始定義就是最簡單的氫氧化合物,是一種無色、無味、無嗅的液體。是什么賦予依云水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品牌認知”。
過去我們說“事實大于認知”,查理·芒格說“認知就是事實”、可在傳統品牌營銷層面,傳統品牌重建品牌認知其實是大于產品事實的。寶潔和聯合利華打了那么多年戰役,各自旗下有諸多日用品牌,提到飄柔人們會想到柔順,清揚則凸顯男士專用,夏士蓮重在植物天然,去屑一定就選海飛絲。但實際上這兩家廠牌產品的主要成分都大同小異。?它們各自龐大品牌網絡的背后是完善的認知體系?正是這個品牌認知體系成就了今天的商業帝國。企業之所以將品類劃分得如此之細,主要是為了通過品牌認知做大市場容量。這些案例背后,包含一個重要啟示,品牌認知比事實更重要。
互聯網營銷時代,諸多成功的品牌營銷實踐完美闡釋了下面的品銷轉化公式:
品牌認知X流量=品牌銷量轉化
10×1000萬=1億
100×100萬=1億
品牌是流量入口,品牌認知又是品牌的入口,品牌、認知二者缺一不可,是相互放大的乘法關系,共同決定了品牌的成敗。在遇到只有小部分流量能產生有效轉化為銷量的“流量困境”時,品牌認知就成為制勝的重要法寶。做強品牌認知,就是以少勝多,大大增加了獲客流量的效果,同時也降低了顧客的“選擇一決策一購買”整個轉化鏈的成本。反之,弱品牌認知會增加營銷成本,當品牌認知為0時,流量最終轉化率也降至最低。
傳統品牌一旦建立了強大的品牌認知,企業投入的流量成本會邊際遞減甚至歸零。流量是量,品牌認知是質,有質有量才是營銷王道,“重建品牌認知”是傳統老字號企業最值得修煉的內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