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首店在北京加速落地,激發消費新動能。多個亞洲首店、全國首店落地王府中環、朝陽合生匯、三里屯太古里等商圈,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光顧,帶動了商圈人氣。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商務局了解到,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落地,四季度雖受到疫情擴散的不利影響,仍吸引了196家首店入駐,表現良好。4年來,北京市共引進2774家首店,其中,2019年有878家、2020年183家、2021年901家,數量上穩居國內“首店經濟”第一梯隊。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認為,“首店經濟”正在激發城市消費差異化發展。眾多國際品牌的入駐,反映的是一個城市的消費繁榮程度和營商環境改善情況,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融入城市文化元素的城市首店,更能激發本地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因此首店的引入和培育都很重要。
首店發力 帶動商圈加速升級
在北京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新消費趨勢引領的新業態、新場景層出不窮,品牌首店在京城“多點開花”。
近日,北京SKP旗下DT51入駐了20余個全國首發品牌,護膚品牌“AOXMED璦科縵”全國首店落地漢光百貨,潮牌集合店33 Trente Trois全國首店亮相北京朝陽合生匯,美國極限運動品牌DC SHOES(動速)中國首店、韓國潮流品牌WE11DONE北京首店落戶三里屯太古里并推出北京限定產品。首店的“加盟”激發了消費新動能,為城市商圈增添了活力,帶動商圈人氣回歸。據北京市商務局發布的春節消費數據顯示,假日期間,全市重點商圈客流回升明顯。
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魅力的標志,首店在持續推動著商業模式創新和消費升級,更加速了商圈消費升級。
春節前,王府中環迎來一批全新精品店,既有中國首店,也有亞洲首店。入駐王府中環西座的中國首家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潮流買手店,整體概念和設計由知名設計師川久保玲親自操刀,三層空間彰顯獨特的雜亂美感。潮牌Supreme也通過這家新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店中店”形式設立官方銷售渠道。亞洲首家完整體現售前、售中、售后零售全價值鏈的始祖鳥旗艦店也在王府中環開業,依托王府井的歷史底蘊,該店在設計中融入了地方特色,同時還配備了亞洲首家“重生工坊”,提供產品養護知識分享服務。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商務局了解到,經歷4年的培育與發展,北京“首店經濟”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態勢,各類概念店、旗艦店、潮流新品、生活好物輪番進駐北京消費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四年來北京市共引進2774家首店,其中,2019年有878家、2020年183家、2021年901家。
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落地,其中,全球首店5家、亞洲首店1家、中國(內地)首店31家、北京首店775家。在這些品牌首店中,中國品牌714家,國外品牌98家,共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從商圈分布看,新增首店數量排名前10的商圈共引進首店412家,占全年新增首店數量的51%,這些商圈分別是CBD、三里屯、雙井、朝青、望京、王府井、西單、亞奧、麗澤、亦莊。
從1.0到3.0 政策支持力度翻倍
“2022年首店落地812家,北京在全國位列第一梯隊,也是企業積極作為、改善供給、擴大需求的直接成果。”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郭文杰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北京市商務局去年9月6日發布的《2019-2022北京市首店經濟綜述和展望報告》顯示,北京的“首店經濟”走過了萌芽、成長兩個發展階段,正邁向創新引領的新時代。
在首店政策方面,2019年開始,北京市相繼出臺首店1.0版、2.0版措施。2022年推出3.0版措施,推出《促進首店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與之前的版本相比,3.0版政策擴大了受益面,從首店、旗艦店擴大到了概念創新店,關注新品牌的同時,更支持老品牌創新發展;其次,提升國內品牌零售首店投資的支持比例,由原來的按照項目核定實際投資總額的20%給予支持,提升至50%。在“真金白銀”的支持刺激下,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加入,給北京的“首店經濟”增添了一抹“中國范兒”。
同時,提升國內外知名品牌在京舉辦時尚消費類新品發布活動的最高支持額度,由原來的最高支持100萬元,提升至200萬元。3.0版措施支持的不僅是在京店面,更支持品牌企業在京開展實體化經營,推動品牌總部或區域總部在京落地,吸引更多高質量的首店品牌在京扎根。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工作持續推進,2023年北京消費市場呈現迅速恢復的態勢,據悉,2022年推遲入市的更新和新建商場也將于今年迎來開業,將進一步釋放北京“首店經濟”潛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