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提出中式卷煙以后,低焦油卷煙——作為降焦減害的重要載體和產品題材——進入到政策大力支持、品牌加大投入、市場重點培育主導下的高速發展,特別是2010年全國會強調「把減害降焦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求「重點骨干品牌都要有3個以上規格的焦油量在6毫克/支以下,同時儲備一批焦油量在3毫克/支以下產品」,更是掀起了一輪低焦油卷煙發展熱潮。
這種自上而下、強力推進的效果立竿見影,2011年低焦油卷煙銷售從前一年的70萬箱猛增到330萬箱,同比增長365.7%,占全國同期總銷量跳升到接近7%,低焦油卷煙產品規格從2010年的105個上升至222個,增長了1.1倍。2012年,低焦油卷煙繼續保持了翻番式的增長,市場規模突破600萬箱,成為增量貢獻最大、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創新品類。
但此后的劇情卻沒有按著劇本在走,低焦油卷煙反而進入到緩慢而漫長——盡管還不夠不上瓶頸期——缺乏波瀾、不溫不火的平臺期。
一方面,市場規模擴張降速,在最初的政策熱度過了之后,低焦油卷煙在2015年、2016年連續出現下降,退回到2012年規模,此后進入到相對平緩的常規增長;另一方面,品牌熱情不復之前,考核機制——顧不過來,關注不夠——事實上的淡化退出,發展低焦油卷煙從必須完成的任務變成了量力而行、順其自然的可快可慢、可多可少。
看得見的原因,比如:低焦油卷煙缺乏頭部品牌的強勢引領,過于追求短期內的目標完成而缺乏長期規劃,大家一擁而上之后的秩序缺乏、過度擁擠;低焦油卷煙產品結構偏低,三類煙比重過高,四五類煙也不在少數,跟不上結構提升的步伐和要求;生產經營壓力的傳導,提稅順價帶來的不利影響,導致2015年、2016年連續的降速減量。
但歸根結底,還是市場不接受。當時的低焦油熱潮,更像是夾雜著體現行業責任、探索發展方向、展示創新能力、尋求市場細分、塑造風格差異的主觀意愿,這其實是行業需求而不是客戶需求。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就是你出于你的需要推一個東西給我,而我并覺得我需要。你關注低焦油的幾毫克,而我只關心好不好抽,夠不夠勁兒。
再加上當時的技術——不管是成熟產品的降焦改造,又或者新的低焦油產品開發——還無法很好地兼顧高香氣、滿足感。盡管前期市場投入的力度很大,消費者對于低焦油卷煙也有一定的新鮮感,但在嘗試性消費的熱情過了之后,興趣和習慣并沒有真正保留下來,僅剩下、反而放大了低焦油卷煙香氣不夠飽滿、滿足感不充分的缺點。
就這樣,低焦油卷煙慢慢地淡出了主流視野,逐漸地讓位于短細中爆等創新產品。
然而,脫離視線范圍之內的低焦油卷煙卻從2017年開始保持了穩定而持續的增長。2022年,8mg以下低焦油產品市場份額超過20%,其中6mg以下低焦油產品市場份額達到4%以上。相比于2016年,低焦油卷煙的市場規模增長超過50%,6mg以下低焦油產品接近翻番,
對比2022年和2016年低焦油卷煙銷量情況,有幾個比較明顯的變化。
1.現在的低焦油發展更像是附帶的結果,而不是刻意的目標。不納入重點考核——不在視線范圍——反而是松綁和更加尊重市場、遵循規律,外部作用的減少,其實給低焦油卷煙創造了一個新的更好的氛圍和起點。細支煙、中支煙技術的不斷成熟、市場的不斷鋪開,對于低焦油卷煙帶來了「無心插柳」的作用和效果,低焦油內嵌到細支煙、中支煙的發展當中。
2.低焦油卷煙在保持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了從結構到品牌到再到產品的騰籠換鳥。一是產品結構從過去以三類為主、大量四五類產品升級到以一類為主、二三類為輔的結構水平。二是「南京」、「黃鶴樓」為代表的品牌引領了低焦油卷煙發展,而「雄獅」、「紅金龍」、「都寶」等低結構品牌退了出來。三是中支、細支新品逐漸成長為當前低焦油產品主力。
3.8mg仍是銷售主力、消費主流,6mg 以下產品近幾年保持了更快的增長速度。和十年前相比,盡管規模、結構、品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低焦油市場的主力仍然是 8mg 產品,這或許說明在短時間內,8mg 是——低焦油、低危害和高香氣、高品質之間——更好的兼顧與平衡。當然,6mg 以下產品盡管增速不快,但勢頭不錯,狀態很好,含金量也很高。
一方面,用力過猛、刻舟求劍的結果往往帶來不按計劃的拔苗助長、過猶不及,不管是依靠低結構產品快速做大規模,又或者政策驅動下的剃頭挑子一頭熱,火起來不難,活下去很難。另一方面,技術進步、產品創新對于低焦油卷煙發展帶來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細支煙、中支煙激發了低焦油——受市場歡迎、為消費者所接受——的發展活力。
這其實很好地回答了應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低焦油發展的問題。
低焦油的意義不僅在銷量結構,更多體現在技術創新與消費引領。降焦減害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兩個至上」共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發展低焦油卷煙是適應消費需求的現實需要。低焦油卷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兩高兩低——高香氣、高品質、低焦油、低危害,既追求更低危害、更小風險,又體現更好的舒適性、滿足感,真正適應需求、引領消費。
這既需要內部的能力提升,解決技術上卡脖子問題,科學理性而又一刻不停地提升降焦減害技術,特別是破解香氣濃度和滿足感難以兼顧的難題,強化「兩高兩低」的產品呈現和消費體驗。也需要外部的氛圍營造,建立并提高降焦減害技術的先進性和權威性,破除低焦油卷煙等于刺激多吸的誤解偏見,以低焦油產品來為滿足健康需求提供新的解決辦法。
就像一個人買車,他的需求是提速快,但不會精確到零到一百加速時間幾點幾秒,消費者也不會關注焦油含量到底幾毫克,在滿足基本需求基礎上實現更低危害、更小風險,就是低焦油的未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