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溫差」一詞登上了熱搜。我們當然不會跟著情緒化的冷嘲熱諷,但必須得承認,數據很多時候并不能準確、完整還原真實情況,而實際的情況可能還要更復雜、嚴重一些,尤其二季度的增長——再考慮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數——遠沒有達到預期,這既是當前的現實壓力,也為下半年乃至后面一段時間的穩增長帶來了壓力疊加。
進入到這么一個階段,我們當然希望消費能夠很快復蘇、重新走強,或者說眼前這種困難和低迷可以縮短一些,但種種跡象表明,出口不暢、消費不旺的壓力短期內難以迅速扭轉,更大可能——這種不溫不火,甚至于緩慢繼續下行——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很難回到我們所期望、所習慣的那種高速增長、一馬平川的環境、狀態。
就是要做好打持久戰、打攻堅戰的應對和準備。
如果把這些外部的環境變化和需要應對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視為過河,眼下要過的河以及河的對面至少包括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毫不含糊地堅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關鍵時候要能夠發揮關鍵作用,這是首要目標;二是保證當前的進度實現、目標完成,提高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三是促進長遠可持續,用可持續的標準、能力提升可持續的狀態、勢頭。
以此而言,「摸著石頭過河」——可以信任的石頭——首先應該是好的狀態,這個狀態至少包括需求有效滿足、供需總體平衡、品牌富有活力、客戶穩定盈利、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其中的重中之重當然是品牌的狀態表現。對于品牌發展而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狀態足夠好,多一點少一點,快一點慢一點,高一點低一點,都不是問題。
在另外一層意義上,行業層面反復強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保持市場良好狀態,本身就是推動持續發展、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基石。
一方面,要做好擔負更大責任的準備。近年來,行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保證財政增收、穩定社會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打造民族品牌、拉動市場消費、維護消費者利益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整個疫情期間,也是拿出了高分表現。今年這樣一個特殊性、重要性,不僅絕對不能掉鏈子,還是要做出新的貢獻,尤其要穩定國家財政和宏觀經濟的貢獻度。
另一方面,要處理好當前可承受和長遠可持續的關系。既要著眼當前,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解決階段性、區域性、結構性供需矛盾等突出問題,又要立足長遠,按照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行業的謀篇布局,把夯實基礎、利于長遠的事情做扎實做到位。更好地兼顧當前與長遠,統籌局部與整體,既量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要肯定來之不易的穩,更要看到深刻直接的變。
也正因為此,可以依靠——而不能依賴,更不能只有——運行調控,運行調控固然可以兜底下限,也很難拉高上限。目前來看,運行調控對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市場良好狀態發揮了重要作用,之前的重心在以控帶調,解決入口的問題,有控的基礎和條件,但現在需要的是暢通出口,在繼續加強運行調控的基礎上,要把著力點放在外部的牽引需求、激發消費上來。
更根本的支撐來自于品牌,更聚焦地來看,是依靠品牌的技術創新。只有好的產品才能激起人們的欲望,才能真正地解決增長問題。特斯拉model S 定義了屬于這個時代的產品,其將先進制造、高性能中央計算器、智能網聯等融為一體,當售價更低的 model 3 交付,則是一個類似蘋果 iPhone 4 的時刻,智能汽車開始向傳統汽車陣線,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在堅持中式卷煙——高品質、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發展方向下,圍繞提升生理層面的舒適性和心理層面的愉悅感,還有持續進步、不斷提升的空間和必要。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更好地適應和滿足消費者追求輕松、舒適的需求變化,同時努力讓品牌變「輕」,以年輕化、輕盈感來提升消費體驗,與消費者建立有溫度的情感連接。
危險和機會永遠都是并存的,環境低迷之際,亦可逆勢而為。
1873年經濟大恐慌時期,誕生了寶潔和通用電器。
1911年一戰前夕,IBM拔地而起。
1929年大蕭條時期,通用汽車強勢崛起。
1973年石油危機,聯邦快遞應運而生。
2001年互聯網泡沫,蘋果開發iPod二次崛起。
2008年金融危機,優衣庫一夜爆發。
中華(金中支)的上市,中支煙驅動中華品牌重新走強,始于2016年。彼時的市場環境仍然歷歷在目,銷量大幅下跌,品牌狀態低迷,庫存居于高位,市場信心嚴重不足,「責任有多大、壓力有多大」的中華品牌亦是面臨重重困難,當年甚至出現兩位數以上銷量下滑,中支煙的創新創造,不僅重塑了中華的信心和力量,也以頭部品牌的姿態帶動整個產業反彈回暖。
換一個角度來看,即便沒有外部的環境變化,在較長時間的連續增長之后,行業發展也面臨著高位增長的現實壓力。在某種意義上,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只是壓力、挑戰的放大和提前,同時暴露出原本沒有被重視、沒有被察覺的問題短板。今天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既是直接的壓力倒逼,又有可能轉化為積極的新的動能,不能無動于衷,也不要驚慌失措。
所以,好的狀態,是基礎,是前提,但遠遠還不夠。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習慣了中細短爆就是創新產品,創新產品就是中細短爆,尤其中支煙、細支煙,確實體現了創新、特色,也引領了一輪增長,但現在的情況,一是新品開發普遍中支化、細支化,二是中支煙、細支煙的新鮮感、稀缺性不斷消減,三是中支煙、細支煙是創新產品,但創新產品不能只有中支煙、細支煙。
更關鍵的是,產品開發——新品不新、特色不特、亮點不亮——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品規數量的減少還沒有對等還原為、體現在質量的提升上來,考慮到傳統煙草制品技術與工藝的足夠成熟,或許可以有一些「任性」,多一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少一些條條框框的自我束縛;多一些耐性,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任性是夢想,耐性是路徑。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新不一定成功,但不創新一定會滅亡,擁抱新技術,順應新趨勢,就是最好的品牌保鮮,也是最好的存量維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