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品牌出新還是營銷創意,行業與市場都在呼喚產品要保持足夠的“敏感性”,盡可能地滿足市場和消費者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應對市場的風云變幻。
似乎市場競爭如同一場無形的武林斗爭,諸多品牌和產品都在尋找著“唯快制勝”的秘籍,卻鮮少有人在意“慢一點”“遲一點”背后蘊含的無限可能。
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之中,系統越是龐大、復雜反饋的周期就越長,反饋結果走向長期的時間就越久,就越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保持耐心需要的恰是一份難能可貴“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源于日本著名文學大師渡邊淳一的《鈍感力》一書,可解釋為“遲鈍的力量”,本意是想讓社會中的人在生活中可以從容面對挫折與傷痛,為敏感鍍一層鈍感的膜,學會用20%的敏感體驗生活,用80%的鈍感拒絕傷害,然后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
于產品而言,也需要一定的“鈍感力”。
如今在這個“以快制勝”的時代,無論是“三分鐘讀懂一部經典名著”類型的短視頻還是充斥在直播間的“三二一,上鏈接”,在最短的時間做最快的決定,讓多巴胺在及時性滿足的刺激中不斷“歡呼”已成常態。似乎“消費了”就達到了目的,卻鮮少有人關注產品生命力的培育,鮮少有人在意培育經典產品的重要意義,因為有太多人已經習慣了“割韭菜”帶來的經濟利益,至于形象與口碑、長期發展過程中會暴露的問題都被選擇性的忽視所隱藏。
這種場景和曾經的煙草市場何其相似。曾幾何時,市場上新品頻出,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尤其是一些品牌憑借著產品出新的諸多優勢,一款效果不好接著再出一款,或區域定制,或渠道專供,或人群專享,營銷之新穎程度可謂“熱鬧”。
但為了出新而出新地推出新品、搶占市場的最終結果就是,許多產品從上市到退市在部分地區有些還沒有經歷所謂的“培育期”和“成長期”就被迫匆匆退場,留給市場和終端乃至消費者的是陣陣唏噓和短暫的荒涼。更重要的是,這種匆匆而來、悄悄而走之后形成的看不見的傷害——品牌價值的損耗和透支。
對于卷煙產品來說,新品繁多,營銷多樣,無論是包裝色彩的繽紛多彩,還是品類創新的各顯神通,“求新求變”成為了卷煙俘獲新群體的“必備藥”,而保持“鈍感”鍥而不舍似乎鮮少被人選擇,尤其是一些大品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更應該在市場精耕的過程中保持沉下心的耐性和底氣,“冰凍非一日之寒”,經典產品的塑造也非一日之功。
產品培育要擁有一定的鈍感力,并不是要高高在上不聽消費者的聲音,也不是太聽消費者的聲音,而是有選擇、有堅持、有目標、有毅力地做市場,根要堅定地向下。細數那些如玉溪(軟)、芙蓉王(硬)這些行銷20余年的經典產品,再如貴煙(跨越)、荷花(硬)等經典新貴,經典產品之所以經典,恰是因為其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錨定市場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鈍感力”是產品得以經典的“良藥”。
真正耐得住的產品都有著恰到好處的鈍感力,在對消費需求保持著20%的敏感同時,卻用80%的鈍感拒絕那些市場非議,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將所看、所聽、所感受到的,化作自身的能量,然后再一步步穩扎前進、熠熠生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