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買不起,而是……更有性價比」,這句流行語從去年開始在互聯網上頻頻出現。
去年冬天冰雪之城哈爾濱出人意料爆火出圈,各地游客蜂擁而至,當地熱門景點一票難求,當時網上最流的傳一句名梗:「不是北歐去不起,而是爾濱更有性價比」。
類似的梗還有很多,比如:「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不是品牌買不起,而是白牌平替更有性價比」;「不是健身房去不起,而是操場更有性價比」;「不是餐館吃不起,而是食堂更有性價比」……等等。
這其實是一個帶有強烈自我調侃的句式,已經被反反復復延伸運用到各種消費場景,當中雖然有濃濃的戲謔與玩笑成分,但也委婉地展現了經濟下行、消費分化的當下,老百姓尤其年輕人降級的消費觀,避免非必要的消費,主打斤斤計較,追求高性價比。
一句話,不是消費理性,甚至不是消費清醒,只是真的沒錢了。
所以,拼多多的業績在2023年創下新高,全年營收2476億元,同比增長90%,凈利潤600億元,同比增長90%,市值也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成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阿里對此的反應是,「過去阿里取得成功的方法論可能已不再適用,應該迅速改變策略,也就是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和回歸互聯網」。回歸淘寶,就是回歸低價策略,讓更多中小商家提供更多的有價格競爭力的商品,這其實就是對拼多多的宣戰。
拼多多對阿里的反超,前者預判的是消費降級,瞄準的是下沉市場,后者期望的是消費升級,看中的是中產階級。
相比于量入而出追求性價比的消費平替,原來我們以為高端特別是超高端的情況會好一些,畢竟高凈值群體足夠龐大,疫情期間他們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現在來看高端市場也有新的麻煩,不是高凈值群體沒有消費能力,而是消費場景持續壓縮,消費必要性被不斷消解,連消帶打減損了消費意愿,「沒必要」「不需要」讓品牌的努力一再地事半功倍。
有觀點將當下的消費變化歸納為,「窮人消費不起,中產不敢消費,富人不知消費什么」。我個人的理解,這是非常準確而深刻的判斷、總結。
老話講,煙酒不分家。近段時間,除了茅臺——茅臺價格近期也有波動起伏,但原因更復雜,情況也有所不同——鳳毛麟角的好之外,更多的、大量的高端白酒出現了大面積的價格倒掛,供需關系決定了高端白酒的狀態和走勢,不是品牌出了問題,而是需求出了問題。市場的活力,需求的彈性下降了。
白酒的境遇,我們感同身受,難免心有戚戚焉。比如說:高端動銷明顯減緩,市場狀態長時間地低迷困頓,大面積大范圍的價格倒掛,消費量持續下降,量價齊跌又加重了市場上的觀望情緒,經銷商壓力很大,也在屢屢反抗品牌方的壓力,五糧液對于拼多多平臺銷售的聲明就是一個縮影,大家要一起共克時艱、共渡難關。
因為消費分化——直白點,就是消費降級——是一個仍在持續的過程,消費拼多多化還在蔓延、擴散。
從整體面上的角度,在一季度銷量保持合理增長、結構實現穩步提升、品牌發展平穩有力、市場狀態總體趨好,實現高質量平穩開局的背后,前3個月的增量回落至近5年同期最低,在1月份「開門紅」之后,2、3月份連續都是下降的;結構增長同樣大幅放緩,前3個月的單箱批發均價增長相比去年同期接近腰斬,近5年同期也僅略高于2020年同期,3月份更是回落至三位數增長,個別市場、部分品牌「兩高」產品動銷緩慢、庫存積壓、價格走低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高價位產品仍然繼續下降。這些問題和困難,從去年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好消息是沒有進一步惡化變壞,壞消息是也沒有馬上好起來,梅雨季的情況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對于各家品牌發展而言,新的市場變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挑戰。一方面,打斷了品牌向上的勢頭和節奏,從2018年開始,重點品牌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已經保持了較長一段時間的穩定增長,在肯定成長的同時,也要看到不自覺地進入到另外一種——市場語境、需求狀態、發展節奏——「習以為常」,習慣了有把握的增長,也習慣了有保證的外部環境,現在外部環境變了,品牌能不能適應、怎么樣更好地適應還有待市場檢驗;另一方面,品牌保持增長的難度不斷放大,梅雨季的挑戰,既在淅淅瀝瀝的雨,也在雨一直下個不停,或許沒有疾風驟雨那么猛烈,但漫長梅雨季對心理、市場都是巨大考驗,適應梅雨季只是第一步,扛下來、挺過去并不容易。
短期之內的變化,是兩個方面的「消費集中」,一個是消費向頭部品牌集中,疫情過后,高價位、高端和普一類的品牌集中度都有進一步的提升,頭部品牌以更高的知名度、影響力逆勢而上,原來消費者還有興趣為好奇心、新鮮感買單,現在則更趨向于大品牌、大單品,品質有保證,社交也不會出錯;另一個是消費向大眾價區集中,普一類、二類煙在近一年多保持了更快增長、更好狀態,今年一季度,普一類和二類煙已經拿下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提供了近90萬箱增量,而這或許還只是開始,不排除繼續集中、繼續下滑。
所以,品牌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不出錯、不犯錯。一邊是維護好產品品質,進嘴巴的東西騙不了人,市場環境本來就不好,如果再出品質方面的問題,那就是災難性、毀滅性的;另一邊是維護好市場狀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既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不能自亂陣腳,也不要急功近利,為了一時增長不惜犧牲市場基礎、傷害品牌狀態。
更長遠地看,則是在產品體驗、情緒價值、情感連接等方面有新的持續提升。技術創新永遠是最有效的品牌保鮮、價值升級,新勢力的崛起,自主品牌捅破價格天花板,歸根結底是技術進步、產品創新,是智能化帶來的全新體驗。同樣的道理,不管是圍繞高品質、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提升產品體驗的輕松感、舒適感、滿足感,還是圍繞情緒宣泄、壓力釋放、狀態調節,為消費者提供無門檻、低成本、高效率和實時化的減壓降躁,建立起有溫度的情感連接,都是品牌建設、技術創新的著力之處。
所以,商業的責任是兜住下限,穩定市場基本盤、基本面,工業的要求是拉高上限,用產品體驗來推動結構優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