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在5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雖然同比去年同期實現了量價齊增,但可比口徑單客消費較2019年其實是下降的,今年人均消費565.7元,人均每日消費113.1元,而2019年人均消費603.4元,人均每日消費150.8元。
還有一組數據是:今年假期內全國總起降架次比2019年同期增加36.2%,比2023年增加8.9%,但國內經濟艙均價環比假期前7天下跌22%。今年熱門城市民宿預定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左右,但價格均出現了很大幅度的下降,比如北京下降17%、福州下降22%、重慶下降12%……
這些數據都指向一個事實,就是消費者變“摳”了。
今年前4個月的卷煙市場情況也印證了這個結果,卷煙結構增長明顯放緩,超高端一降再降,高端煙增長乏力,就連一向勢頭強勁的普一類在4月份也有非常明顯的增速放緩表現,這固然有整個大的消費環境影響的原因,也有產業發展的自身原因,但事實是非常明顯的,就是——消費復蘇是真的,消費降級也是真的。
面對已經發生變化的消費環境,不管哪個行業,都需要重新認識市場,重新認識需求,用真正的技術創新去調動需求,穩定增長。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技術創新才是最好的品牌保鮮、價值升級,只有新技術、新風格才能創造新價值、提升新體驗。但技術創新的方向在哪里,怎么創新,如何創新,卻需要多方面探索和實踐。
關于創新與發展,有兩個案例可以帶給我們些許啟示。
一、皮鞋,何以被時代拋棄
皮鞋被時代拋棄,幾乎是注定的。
皮鞋被拋棄的第一個原因是,太缺少變化了。
和其他鞋類相比,皮鞋的創新空間實在小得可憐。
籃球鞋的一個減震功能,搞出了上百種專利。AIRMAX的全掌大氣墊、AIRSOLE的小開窗、SHOX氣柱、匡威油包,ZOOM氣囊、減震膠、李寧弓、安踏氮科技……每款技術都自帶噱頭,都能引起一輪購買狂潮。
皮革、棉麻、化纖、塑料……運動鞋的鞋面,就是各種新材料的試驗場。以至于申洲國際這種原料企業,有一塊固定業務就是幫耐克搞材料測試。
相比運動鞋在產品創新上的“七十二變”,皮鞋卻幾乎一成不變。
壓腳背、擠腳趾、磨腳踝、卡腳跟……這些皮鞋的毛病卻一直都在。
老一代消費者為了保持行頭,還能忍一忍皮鞋的毛病,但新一屆消費者不能忍,他們是只要鞋不舒服就換一雙舒服的。
2014年,中國的皮鞋產量還有46.18億雙,但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的預估,到2026年,國內皮鞋行業產量,可能收縮到17億雙。
研發設計的創新有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體驗的局限,這也是皮鞋被拋棄的根本原因:無法帶給消費者更多更好地體驗。
二、重新崛起的自助餐廳
同樣一個看似也已經被時代拋棄的,是自助餐。
曾被央視痛批的時代眼淚——自助餐,在2023年卻再度翻紅,且價格和玩法變得更讓人無法拒絕。
從形式上看面包自助、甜品自助、串串自助、烤肉自助、火鍋自助、生蠔自助等,幾乎橫掃所有餐飲品類。還有各種大佬入局,把自助餐的價格卷到“跳樓級”。3元早餐,9元漢堡,19元火鍋讓年輕人上癮。
2023年初,面包自助進入探店和吃播博主的選題庫,自此39元吃醬大骨自助,49元吃火鍋自助,59元吃面包自助,69元吃日料自助,80元吃火鍋自助,100元吃烤肉自助等都成了朋友圈打卡的關鍵詞。
眼看自助要火,各類餐飲賽道大佬也紛紛入場。
在早餐自助賽道大佬們打的有來有往:南城香2023年推出3元早餐自助后,和合谷、嘉和一品的、西少爺、永和豆漿等品牌也加入戰斗,并把價格卷到2.5元。
正餐自助的戰場上戰況更激烈,海底撈、賢合莊、福祿娃,哥老官等品牌,都推出自助形式。
一些老牌自助也開始卷垂直品類,主打韓式的漢釜宮、主打牛排的吉布魯、主打生蠔的蠔英雄都成了需要排隊打卡的網紅餐廳。除此之外,自助還成了星級酒店的吸睛法寶。酒店自助餐年卡在2023年頻頻登上熱搜,有人花12888元買自助餐年卡,折合一天35元的酒店自助,成了白領們的高級食堂。
翻紅的自助餐轉用更特色的細分品類吸引顧客。
中式炒菜、早茶、生蠔、水餃等萬物皆可自助,光是日料自助,就已經演化出了壽喜燒、和牛、燒鳥、壽司、關東煮等多個分類。
一個品類最多幾十個sku,成本更可控。
在縮減SKU的同時,自助餐廳們會定時推陳出新保證大眾新鮮感,像比格披薩每年推出三款新品。
用體驗和創新增加復購,明顯比過去的粗暴套路更抓人心。
自助餐能重回頂流,靠的是“七分定價、八分產品、九分體驗”,做特色和體驗的同時,控制好供應鏈和成本。
總的來說,如今自助餐市場最明顯的變化是,中高低檔次分明,純靠低價打天下的僅占極少部分。
那為什么消費者又愿意為自助餐買單了呢?
人們的答案分為兩類:解饞和朋友聚會。
而這兩種答案背后,都藏著自助餐翻紅的最根本原因:死磕體驗。
像上海的素食自助,為了讓年輕人快樂減肥,會研發出魔芋三文魚,平均每天都能吸引200人打卡。
有些面包自助為了增加互動和打卡體驗,還引入了“小烤爐”和“小蒸鍋”。
賽道變冷并不意味著消亡,每一門生意都有其發展的陣痛期。當舊品牌隨著舊邏輯倒下時,新品牌以創新迭代出新的生意邏輯。
自助餐剛爆發時,中國剛走過吃不飽飯的年代,“吃回本”和“扶墻出”是核心需求。
如今隨著體驗升級和性價比當道,消費者變了品牌也必須跟著變。
比格披薩創始人說過:“現在顧客去比格,不再因為我們是自助餐廳,而是因為我們的比薩好吃。”
可見,自助餐翻紅的關鍵不在于價格,在于用戶體驗和價值。
三、關于產品創新,煙草的成功案例
在這個自助也要卷“體驗”和“服務”的年代,煙草行業似乎做的還遠遠不夠。
聯想到煙草行業,上一波比較成功的創新,還是中支煙與細支煙的交相輝映。
2023年,中支煙、細支煙銷量、份額再創新高。今年一季度,細支煙、中支煙延續了積極向好的發展勢頭,合計銷量接近400萬箱,市場份額從五分之一增加到四分之一,一類、高端產品占中支煙、細支煙比重分別接近60%、20%,中支煙、細支煙占一類和高端、高價位的比重分別超過三分之一和超過40%,中支煙、細支煙在一類、高端的增量貢獻分別達到40%、超過80%,高價位中支煙、細支煙整體上保持了同比增長。
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無論是中支煙還是細支煙,無疑都非常成功。
中支煙、細支煙本身就是技術創新的產物,它們在體現差異化、特色化的基礎上順應了消費者對于更小危害、更低風險的期待,之前的卷煙產品很難平衡兼顧高香氣、高滿足感和低焦油、低危害,而中支煙、細支煙的出現與流行已經能夠較好地在保證低焦油、低危害的基礎上滿足高香氣、高滿足感。
這種技術的進步,還需要更好地轉化為直觀的消費體驗,也就是消費者所希望的輕松感、舒適感、滿足感“三感合一”,三個方面的體驗感不是孰輕孰重,而是“既能”“又能”“還能”,這是六邊形戰士的基本要求,在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有明顯的短板弱項,同時還要建立產品體驗的區隔度、記憶感。
現在我們經常提到的產品創新,就是要思考如何保持住這些差異化、特色化的優勢,還要面對市場隨時可能發生的“風云突變”,進一步提升中支煙、細支煙的競爭力仍然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現有中支煙、細支煙對消費者而言,已經缺乏新鮮感和刺激性了,亟需形態差異之上新的差異,在這個意義上,圍繞輕松感、舒適感、滿足感這三個方面的體驗提升,才是卷煙產品創新的期望。
結語:
皮鞋之所以被時代淘汰,是因為它在創新上缺乏活力,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時代變化和新體驗的需求。相比于皮鞋在創新空間上的匱乏,運動鞋則以其多樣化的技術創新和材料試驗,滿足了消費者對舒適度和功能性的追求;自助餐的重新翻紅也在于它為消費者提供了獨特的消費體驗,通過細分市場和精準定位,讓消費者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消費領域,良好的互動性、社交性也為消費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費體驗與情緒價值。而中式卷煙通過多年發展,已經走出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在“低焦高香”這個賽道上,除了形態上的創新,還有更多的技術可以開拓。
“商業的本質在于順應人性。”無論是自助餐的多樣化選擇,還是運動鞋的技術創新,其成功的核心都在于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重視體驗經濟。卷煙產品的創新同樣需要從人性出發,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才能提供真正能夠觸動人心的產品,也才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