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卷煙市場缺乏活力、活躍度是不爭的現實,尤其是受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影響,高端煙增速逐漸放緩,品牌增長的壓力越來越大。
高端煙在市場上所遇到“困境”,既有短期的具體操作層面的因素,也是宏觀經濟、社會理念、人口結構等長期的、深層次的、多元的變化累積的結果。
其實總體來看,上半年,食品行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餐飲業巨頭們近日相繼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利潤下滑、虧損頻頻出現在報告中。? 比如,茶百道預估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不超63.03%;味千中國由盈轉虧,預計上半年虧損不超2000萬元;星巴克、瑞幸咖啡、呷哺呷哺、九毛九、唐宮中國等餐飲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或利潤下滑。事實上,在全國餐飲大盤增長7.9%的情況下,一線城市卻集體陷入負增長或增速低迷。例如,1-5月,上海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09.34億元,同比下降3.1%;北京上半年餐飲業實現收入637.12億元,同比下滑3.5%。對于出現利潤和各項經營指標下滑的原因,餐飲巨頭們集體指向消費疲軟和價格戰。?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高端餐飲業,無論是新入局者還是老牌高端餐飲,業務收縮態勢明顯。與此同時,“新精致主義”隊伍卻在逐漸壯大。即追求質價比,在自我可承受范圍內,體驗更優質產品及服務的新消費人群在壯大。
高端餐飲收縮明顯
紅餐網披露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里,上海人均客單價在500元以上的餐飲店占餐飲總門店數量的1.35%,約有2700多家。然而到了今年7月,這個數字已經減少了1400多家,門店萎縮過半。
現實中,高端餐飲“遇冷”的主要表現為關店和降價。據統計,今年以來,上海多家高端餐廳陷入經營困境。南京西路上的KOR Shanghai、巨鹿路里的上海玉芝蘭、Osteria生蠔海鮮餐廳、人均2300元的川菜天花板明路川等接連宣布停業。在北京,今年4月,連續三年蟬聯北京米其林一星餐廳的高端餐飲品牌Opera宣布“Opera BOMBANA將于2024年4月14日正式停業”;另一家上榜過黑珍珠和必比登的西餐品牌TIAGO也在4月份關店。
一些品牌選擇退場,一些品牌則選擇降價。比如媒體報道說,萊美露滋的套餐在降級基礎上加贈了價值近200元的咖啡氣泡水;均價4400元的EHB則將經典套餐的價格下調了近三分之一,而菜式相差并不多,也就是說,高端餐飲開始主打質價比。
高端卷煙市場不夠活躍的背后
不同于以往的奢侈性和攀比性消費,如今高端消費已經步入了以我為主的精研式消費,也就是追求質價比的消費時代。
如果說,奢侈性消費和攀比性消費是以商品價格和他人的眼光為評價標準的話,那么精研式消費則是回歸自我價值之后的悅己性消費,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彰顯和產品所帶來的消費體驗。高凈值人群而言更渴望獲得更強的消費感官體驗,更多的情緒價值滿足,以及更具創新力的產品。目前市場上在銷的高端煙大部分屬于上市多年的老產品,缺乏明顯的特質化賣點、時代化的精神內涵和鮮明的話題感,很難引發消費者共鳴。
在過去的5年間,高端卷煙市場取得了非常亮眼的發展成績。而這些成績的取得,有賴于宏觀經濟的向上發展,同時也得益于品牌的提前布局。在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周期下,高端市場雖然面臨著動銷放緩、庫存增長和發展受阻的壓力,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高端市場是品牌向上發展必須突破的瓶頸。
其實,目前消費市場正在進行“分級”,大眾消費的降級雖然是普遍現象,但是新型富裕階層和城市中產階層的消費升級也是一種社會現象,這類人群的壯大為高端市場振興提供了商機。
新精致主義或帶來新商機
在消費市場上,將消費觀念轉變的“新人群”稱之為“新精致主義消費”。資料顯示,這類人群關注產品配方和成分、個性化服務、強調產品的健康和品質。他們更看重消費體驗與歸屬感,注重興趣和情緒價值,傾向于為能夠滿足興趣和悅己的商品或服務買單。
當代的“新精致主義”不單是形式感和儀式感,更注重內心境界與品味的個性。真正的“新精致主義”秉持深度化,生活化,體己化,這樣才能不被時代中的消費主義潮流所裹挾。簡單來說,從年輕人到都市中產等人群,人們開始對于產品有極致的偏執,對生活細節不愿將就。這不僅僅是一種消費潮流的變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用戶的消費理念更是在各個領域引發了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變革。
回溯高價煙的發展歷程,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代,面子消費、攀比消費盛行,高價煙以奢侈品的形象出現,超高的價格,滿足了那些快速富裕起來的高端消費人群的需求。高價煙價格的“貴”,就是它存在的價值。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的演進,消費者對于高端卷煙“何以為貴”的理解逐步發生了變化。新消費群體,對于產品和服務細節有著越來越極致的要求,他們需要的是“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高價值的服務+高價值的消費”組成的“新的高端市場”,他們需要這種“新”的期待。
如此來看,與餐飲業一樣,在高端卷煙市場看視不夠活躍的背后,新的市場空間似乎正在形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