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相信你一定刷到過肯德基和衛龍的聯名廣告——“衛你瘋狂,龍哥呈上”。
前者是發瘋營銷的鼻祖——瘋狂星期四衍生的“瘋四文學”成為了用戶之間溝通的社交語言,后者雖然是發瘋營銷的“后起之秀”,但是與肯德基聯手“發瘋”,CP感也滿滿——“瘋搭子上線,開年就瘋辣!”打響了2025年發瘋營銷第一炮。
經過各行業品牌的混搭跨界,跨界營銷早就是司空見慣的營銷手法。不過小編倒是從這次肯德基和衛龍的聯名看到了“發瘋營銷”的影響力,正在肉眼可見的變大。品牌的發瘋營銷,要么定時“發瘋”,要么隨機“發瘋”;要么獨自“發瘋”,要么組團“發瘋”,可謂是“你方瘋罷我登場”。
為啥品牌競相用“發瘋”來贏得消費者的關注?這就證明了,在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精心“耕耘”之下,消費者對于營銷的“閾值”和對于品牌的“期待”越來越高。普通的營銷手段很難打動消費者的心,而出其不意的“發瘋營銷”則讓消費者感受到“人格化”“情緒化”“趣味化”的營銷輸出,撬動消費者自發參與和深度互動,自然能得到消費者的“高看”和“厚愛”。
人格化:頻繁刷臉,建立人設
品牌人格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發瘋營銷”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許多煙草品牌都致力于品牌人格化的課題,不管是推出虛擬IP形象,比如古田的“小紅軍”、蘭州的“蘭小悠”、天子的“追趕者”。
還是用擬人化的營銷海報,亦或是在品牌文化打造上更加傾向人格化的表達,比如黃山的“甜潤的徽煙”、利群的“生活的利群”、貴煙的“遇見貴州,人間煙火撫人心”,雖然都在強調品牌“人格化”后溫情、溫暖的一面,但是始終難以在消費者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與快消品行業其他的“發瘋”案例相比,煙草品牌的營銷總是顯得“正統”“克制”“冷靜”,腔腔倒是想說:適度發瘋有益健康。對于一貫“正經”的煙草品牌來說,偶爾來一次“發瘋”營銷,沒準會有更加強烈的“反差萌”,引發更多人圍觀甚至二創,而實現更廣范圍的傳播。品牌就能用更小的成本,獲得更高的流量,從而降低營銷成本,形成高性價比的營銷。
情緒化:借勢營銷,實現共情
年輕人是煙草品牌一直想要貼近、研究的對象,但是難得其法。時移世易,煙草品牌之前所有的營銷動作都是針對60/70/80后人群奏效,隨著時代的改變,當代年輕消費群體不管是生活態度、消費觀念、日常喜好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對品牌營銷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這兩年,各行各業品牌營銷最注重的是什么?是“情緒價值”。如今,消費者愈發重視情感的滿足、精神上的共鳴以及互動體驗。品牌如果能夠深入消費者內心世界,成為他們的“嘴替”,則更有可能贏得消費者的長期青睞。所以,煙草品牌不僅要研究年輕消費者的外在口感偏好,更應該構建能夠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的營銷環境,創造更多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的新功能、新價值、新模式。2024年是發瘋元年,抖音上帶#發瘋日常話題的相關視頻有幾百億的播放量。身處壓力爆棚的當代社會,當代年輕人主打一個“與其精神內耗自己,不如發瘋外耗別人”。“發瘋營銷”為品牌與消費者實現共鳴提供了一個抓手。
趣味化:嘴替“發瘋”,趣味爆棚
發瘋營銷之所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以輕松、有趣的方式深入到年輕受眾群體中,在娛樂中釋放情緒、在歡笑中舒緩壓力,而且這種更加貼近年輕打工人生活的營銷方式,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占領消費者心智,保持消費者對品牌的好奇心和關注度。
“發瘋營銷”實質上是品牌拉近與用戶距離,贏得流量的營銷策略。看似瘋狂,實則是為了創造一種新鮮感,以同頻心智吸引年輕消費群體。2025年,煙草品牌也可適度“發瘋”,讓消費者看見一個鮮活的、生動的、不一樣的自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