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中煙南陽卷煙廠李力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在設備維保、技術提升、質量攻關和現場改善等工作中,融入“智慧維修、智慧黨建”的創建理念,通過發揮工作室聯盟示范帶動效應,引導團隊成員融身崗位實踐,服務生產制造中心任務,強習技術、勇于擔當,為企業高質量生產制造注入了“紅色動力”。
聚焦創新,激發活力
用無限的想象力、無限的創造力、無限的學習力、無限的可能性、無限的人才庫,創造無限的價值和效益。這是李力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團隊扎根生產實踐,形成的共同價值追求。
“新系統得以成功研發,是永不言敗的創新精神激勵著大家,是專注執著的工匠精神鞭策著我們,是大家勠力同心的結果。”至今,談起GD內包視覺識別系統的研發過程,工作室成員曹興強仍歷歷在目。
當時,產品連續兩個月出現內包裝內襯紙破損、皺褶問題,作為車間一線的電氣維修工、黨員骨干,李力、曹興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們成立項目攻關團隊,找問題、想對策、搞研究,團隊成員輪流蹲守生產設備、跟班檢查記錄……最終圓滿完成了設備檢測程序自主修改,使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并在行業內14臺(套)設備中推廣應用,行業外食品加工企業應用項目技術一套,累計為企業節約設備購置費用700余萬元。
創新最終要服從于生產、服務于效益。近年來,工作室創造了一批批走在前列的技術創新成果——利用物聯網信號傳輸方式,實現了輸送過程質量的動態感知,有效減少了箱煙非正常損耗;包裝機小盒補包系統、內包成像檢測系統已在國內同機型包裝設備上廣泛推廣應用……創新成為企業永不枯竭的生產力。
集智增效,服務生產
李力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立足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升價值的目標,充分發揮工作室聯盟輻射帶動作用,扎實開展創新創效,讓團隊成員擔負起攻堅克難的重任,將工匠精神書寫在崗位一線。
今年4月下旬,在10號卷接機組重量控制壓絲輪更換維修任務中,由于生產任務重、停機維修影響面大,需在停機狀態下進行維修。
在得知檢修任務的時候,工作室黨員骨干曲軍建、劉海峰主動扛起了維修責任,沒有絲毫退卻。當天凌晨2點,中班生產一結束,曲軍建、劉海峰就立即投入到檢修工作中。不知不覺中已至深夜,車間現場依然燈火通明,工具與機器碰撞聲顯得格外清晰,只見兩人配合默契,克服夜間勞累、零件位置特殊、拆卸安裝不便等不利因素,認真校準壓絲輪位置。
“萬向連軸器有所磨損,需要更換。”劉海峰說道,“我們現有的連軸器備件直徑大了1毫米,不能直接使用。”
“沒事,咱自己動手,打磨至合適的尺寸。”曲軍建立即說道。就這樣,兩人配合默契,測繪、計算、打磨、修正,零件在砂輪機和銼刀的不斷修正下,變得圓潤、契合,成功調試安裝到了機器上,兩人胸前的黨徽在黑夜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閃亮。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自成立以來,工作室先后完成QC及六西格瑪攻關30余次,獲得國優獎項十余次,攻關技術革新課題42項,已獲授權國家專利20余項,2019年被評為“河南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
旗幟引領,勇于探索
堅持黨建工作圍繞創新、服務創新、促進創新,這是李力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黨建+創新”給出的一份合格答卷。現在,在工作室二十余名成員中,黨員就有11名,他們儼然成為了工作室創新攻關的主力軍。
面對車間一線維保任務重、作業面廣的實際,李力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常態化開展“向現場要課題”活動,引導團隊成員聚焦現場難題,將問題變課題,并建立創新活動保障措施,激發了工作室成員持續創新創造熱情。
為保證創新課題的實用性、可行性,工作室成員深入機組崗位,與一線設備操作和維保人員開展面對面、一對一意見征集,讓黨員骨干走在前面,溝通了解職工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把職工群眾反饋的“小問題”謹記在腦海,真正做到聯系一線、服務生產,把紅色力量融入到工作室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
同時,李力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還將培養人才做為己任,通過導師帶徒、員工培訓、技能競賽、技術攻關,培養出大批技能人才、青年工匠,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還成為技能人才的搖籃,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來,工作室里共培育了高級技師4名、技師5名,新培養的青年技術骨干已成為卷接、包裝的“全能工”,并相繼獲得第46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卓越獎、第四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等,充分展現了新一代技術青工的風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