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湖南中煙常德卷煙廠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卷煙工廠的命題下,工廠制絲車間牢牢把握“圍繞品牌抓管理、深化精益上水平”發展主題,以優質、高效、低耗為目標,探索出管理、技術、模式三重維度的創新升級矩陣,持續構建智慧制絲發展新格局,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先鋒力量。
管理升級——“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常德卷煙廠制絲車間始終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推動各項業務全面發展。
制絲車間開展黨建促業務融合主題活動。
在工房南側,一個面積約30平米的房間被打造成了黨員活動室,四周的文化墻上陳列著黨建知識,在室內還設有文化角,學習園地,供員工學習交流。黨建活動室一經使用,就成為了宣傳黨建理論、倡導企業精神、傳播“正能量”的重要陣地。制絲車間黨總支以工廠“正好·先鋒”黨建品牌為統領,積極探索“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工作機制,提出 “紅色思想領航、橙色工作導向、綠色生活保障”工作思路,培育出 “三種顏色、精品制絲”基層黨建品牌。
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助推工作提質增效。制絲車間深入落實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工作要求,創新打造黨建+“質量360、設備120、生產110、安全520”先鋒攻關隊。結合班組特點以及工作側重點,精準錨定“四型”目標,創建預處理現場型、制葉制絲質量型、膨化線(香糖料房)安全型、維保服務績效型標桿班組,將?“長板”鍛造成“樣板”,打造鋼鐵堡壘,以黨建引領業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技術升級——以創新堅守產品質量
常德卷煙廠新工廠制絲線采用全新設計、全新設備,在“保持特色、突出風格”的基礎上對部分工序有較大調整。
預處理工房引入了智能選葉設備,采用人機結合模式替代傳統的人工手選。“光選除雜設備是利用圖像處理技術,通過AI建模智能識別雜物顏色,利用高速相機拍照與標準模塊進行色譜分析比對后,精準吹出雜物。”電氣專家王先兵介紹到。“最初,用行業標準色塊進行測試時,異物剔除率為85%左右,但綜合實物剔除率只有40%,部分超輕超細雜物難以被剔除”。針對超輕超細的異物剔除率較低的問題,技術團隊從材料、建模、增益、結構等四個維度開展改進攻關,共完成8項機械與6項電氣改造,目前光選實物綜合剔除率已實現大幅度提升。
走進4K線切烘段大廳,4條產線一字排開,8臺意大利GARBUIO公司EVO505-L型切絲機在工人的操作下有序運轉。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與原有的設備有所不同。因為來自大洋彼岸的“洋設備”在實際生產中,對于油性偏高的芙蓉王煙葉產生了“水土不服”問題,相關數據指標偏高。通過觀察分析,技術團隊將癥結鎖定在EVO505-L型切絲機的水平進料方式上。“我們在行業內首創GARBUIO切絲機垂直進料方式,現在切絲工序的三項關鍵指標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電氣技術員欽華自豪的說到。?
“品質立企、品牌強企”。為了保障湘煙的醇和吸味與內在品質,車間技術團隊精益求精,開展一系列攻關,讓多等級煙葉混配更加“均勻”、讓烘絲出口水分更加“穩定”、讓蒸汽質量對過程工藝參數影響更加“受控”……
模式升級——讓生產組織優質高效
除了技術領先之外,生產管理高效有序也是助推制造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利器”。
為了應對多等級、多批量、小批次的生產需求,制絲車間在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形成生產自動化、設備網絡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過程透明化深度融合的“四化一體”模式,并且緊盯排產、換批、儲存等影響生產效率的“關鍵部位”,打造“柔性智造”體系。
常德卷煙廠制絲車間預處理線。
傳統的排產模式是預處理線和制絲線獨立排產,工作量大,生產過程質量管控難度增加。制絲車間以“拉動式”生產方式為基礎,將自動排產功能精益升級,實現了預處理與制葉制絲生產任務“一鍵聯動”,排產時間縮短80%。
行業內首創自動換批功能,使得換批生產能達到精準高效的自動流轉。如今,單次換批時間由原來的30分鐘縮短到15分鐘,全年節省換批時間長達800小時,總生產周期縮短15%,操作時間減少75%,誤操作率減少90%,真正實現了此處“無人勝有人”。
在“存儲池-存儲單元-存儲柜”概念下創立的智能選柜模式,使系統在物流進柜之前動態擇優選擇儲柜,解決了時間等待、統計報表和實際生產情況不一致的問題。現如今,全年牌號進柜等待時間節約200小時,儲柜利用率由50%提升至100%。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面向未來,制絲車間將立足實際、凝心聚力、踔厲奮發,持續為湖南中煙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