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追憶紅色經典,緬懷革命先烈,培育愛國情懷,4月3日,蚌埠卷煙廠黨建工作科主辦,動力車間黨支部承辦了“清明節(jié) 誦讀中華經典”主題實踐活動。
在革命的道路上,無數英雄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戰(zhàn)歌,用鮮血鑄就了一座座勝利的豐碑,于翔以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在白雪皚皚的森林里,有楊靖宇將軍住過的茅草房;在波濤滾滾的贛江旁,有方志敏同志戰(zhàn)斗過的山岡。那十三歲的王二小啊!把敵人帶進了埋伏圈,他的鮮血卻染紅了一座大山。那十五歲的劉胡蘭啊!昂首挺胸走向敵人的鍘刀邊,她的英名至今代代相傳。”
“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多少從容就義、壯烈犧牲的英雄;走進松柏蒼翠的烈士陵園,有多少烈士的英靈在那里長眠。為了理想,為了驅除鐵鐐與鎖鏈,浴血于民族獨立解放的道路上,犧牲在黎明與黑暗搏斗之間。”常思和周璐帶領大家透過歷史的時空,追尋先驅的足跡,抑揚頓挫,入耳動心。
清明前后大地漸暖、清風拂面、春意盎然,踏青賞春是最佳時期,也是清明的一項習俗。“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一首《蘇堤清明即事》把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頭,有的隨風飄落,在與過去和自然的對話中,讓人們緬懷生命、擁抱新生。
……
活動持續(xù)了一個小時,誦讀人員用嘹亮鏗鏘的聲音,追憶、緬懷、感恩。古詩詞賦,將在場職工帶入兩千多年前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萬千思緒中;現代詩詞,讓春天的勃勃生機與緬懷先烈的悲傷在心中碰撞。它們承載著民族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感、理念和思想,讓我們跨越時空,尋找內心深處的情感積淀。
“以這樣的形式向先賢、向前輩緬懷致意,也是一種安魂,作為今天的我們,應該把這樣的一份深情獻給長眠的先烈和先人。”“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誦讀中華經典,可以感悟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傳統(tǒng),同時,可以加深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經典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積淀,清明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的重大節(jié)日,兩者結合,可以更好的傳承下去。”……朗誦結束后,在場人員分享了聆聽后的感受。
誦讀中華經典,感悟傳統(tǒng)文化。此次活動不僅增強了職工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還讓大家深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激勵大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奮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