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技能隊伍綜合水平、加快培養“創新+實戰”高技能人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近期,河南中煙依托創新工作室聯盟平臺,精心謀劃組織第二屆勞動和技能競賽。南陽卷煙廠作為承辦方,在備賽競技的過程中,全員目標一致、凝心聚力,走出了屬于南煙人的擔當和精彩。
全面部署,集結眾智眾力
接到通知后,南陽廠制絲車間高度重視,立即召集班子和工作室骨干召開專項部署會,組建競賽團隊,制定訓練方案。“我們有實力、有信心!一定要集全車間之力、集全員智慧,承辦好這場比賽!”車間主任在部署會上鼓舞士氣、提供全面支持。
面臨人手不足、缺乏技術支持和經驗借鑒等重重挑戰,制絲車間克服種種困難,在人員協調問題上綜合考量安排,力求參賽人員能夠不受干擾,全程脫產訓練,集中精力備賽。
在教練團隊配置上,全面發揮車間高技能人才的帶頭指導作用,由公司首屆“五好師傅”、金葉大工匠崔巖,中原大工匠、公司首屆“金葉工匠”魯中甫和高級技師、豫宛大工匠魏新峰三位副主任技師組建成制絲“最豪華教練團”,親自給予選手教授指導。?
圖為競賽前專項部署會現場
在參賽選手配置上,車間選擇一名帶隊能力強、經驗豐富的維修副班長作為團隊負責人,與2名研究生電修工、1名機械專業本科生一起組建成了制絲“最強選手團”,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優勢,給予能擔當、肯吃苦、勇鉆研的年輕人更高更大的實戰鍛煉平臺。
在訓練時間安排上,為了保障所有兄弟廠參賽選手的訓練時間,車間充分考慮各廠訓練需求,在比賽前的最后半個月,主動把早8:00-18:00的黃金時間段留給兄弟廠,而南陽廠制絲車間選手則利用凌晨和晚上的時間,起早貪黑、加緊訓練。
為了更好地完成比賽,制絲車間根據選手訓練情況定期開展一周一次“總結復盤會”,制定AB方案,采用“逐個擊破、重點攻堅、持續關注”的方法,前期由“師傅領路學”到后期的精準化提升,“缺什么補什么”,集總體規劃、編程指導、機械組裝于一體,將“全局性、縱深化、一體系”貫穿訓練始終,整體協作更強、效率更高。
尋求突破,挑戰自我極限
時間緊,任務重。最開始的時候,競賽設備尚未安裝齊備。大家不等不靠,采用分步細化、能訓則訓的備賽思路,依托現有資源,自行在筆記本上編程訓練,在操作間機械拆裝,爭分奪秒、提升技能。
除了動作的規范性,速度可以說是競賽的重要指標。選手們日復一日的訓練,大部分時候都能在50分鐘內完成。然而,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成了大家的心愿和難題。訓練達到了第一個瓶頸,大家靜下心來,進一步規范動作、加強協同,將時間減少至45分鐘左右,卻很難再突破了。
教練和選手們都沉默了,但每個人的眼睛里都閃爍著不服輸的光芒。
“咱們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選手曾慶立咬緊牙關、握緊拳頭說。
“我們不能一味訓練,還要靜下來思考!”崔巖和魯中甫的觀點一致,“流程再優化、分工再高效,速度突破不是不可能!”
圖為賽前規則解讀會現場
說干就干,當天實訓取消,集中召開論證會,對比賽內容的程序流程、人員分工協作等進行全面、細致入微地再梳理,復盤既往,優化流程,一個更加合理高效的方案應運而生。
30多個晝夜,200余次地反復練習,一個個推翻重來的過程,“量”的累積,終于迎來了“質”的蝶變。45分鐘、42分鐘、40分鐘……一遍遍追趕、一次次加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最終,團隊達到了37分鐘的最好成績。大家承受著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壓力,一路辛苦卻快樂著,拼搏又幸福著。
沙場迎戰,淬煉熱血真金
實操當天,清早8時,活動負責人講清規則明細,各廠領隊現場抽簽,選手們各就各位、準備就緒,蓄勢待發。
作為第一個上場的團隊,南陽廠四位選手精神抖擻,四雙手緊緊握在一起,共同吼出了內心的吶喊:“加油!”
“比賽開始!”隨著裁判一聲令下,選手各就各位,開始與時間賽跑。組長李章紀立即拿起薄膜閥開始拆卸部件,搭檔曾慶立目光專注,二人密切協作,分工拆卸、清潔、潤滑,再安裝……動作流暢迅速、行云流水;電氣選手尹鑫和牛啟帆沉著冷靜、目不轉睛,手指在鍵盤上飛速地敲寫代碼,比賽氣氛緊張有序。
圖為實操比賽選手合影
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8點半,12個小時,12位裁判員嚴格評判、公正執裁,來自河南中煙6家卷煙廠的24名參賽選手激烈角逐、接力奮戰,一絲一毫不敢懈怠、全力配合完成比賽,賽出了友誼、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
在最終公布的實操成績中,南陽廠制絲車間團隊成績名列第一。“教練和選手們為了集體榮譽,很有大局意識,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狠下功夫,勤學苦練。”談起競賽的籌備工作和最終取得的成績,黨支部書記張新黎深有感觸,“比賽考驗了參賽隊員的實際操作技能水平,也是創新工作室技能提升的重要內容,切實達到了以賽促訓,以賽促學、交流經驗的目的!”
南陽卷煙廠制絲車間創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團隊的成員們以精湛的技術、過硬的作風和樸實的行動,不斷踐行著工匠人的初心使命,為青年員工樹立了旗幟和榜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