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已是大勢所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物流整體運行效率。
“我們按照‘全面感知、數字驅動、智能管理、智慧決策’的智慧物流建設標準,搭建了物流綜合管控運行平臺。該平臺集成了成品運輸調度、原料倉儲智能管控等系統,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物流業務賦能。”安徽中煙物流中心總調度室調度負責人孫力介紹說。
打通節點,實現車暢其行、物暢其流,這是安徽中煙物流綜合管控運行平臺建設的著眼點和發力點。
5月10日,記者在合肥工商共庫看到,貨車司機等待卸運成品卷煙時,收到了要運送合肥卷煙廠成品卷煙到江蘇省南京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物流中心的信息。這位司機來到營銷分調撥室拿準運證等相關資料,裝上滿滿一車成品卷煙后返程。這一幕在安徽煙草物流頗為常見。能夠做到如此精準定位和科學派單,離不開物流管控運行平臺的實時數據跟蹤和科學決策。
加快數字化進程,信息化建設是基礎。安徽中煙通過構建可視、可查、可溯、可控的省級物流信息化系統,實現成品從調撥單生成到配送到貨全過程智能統一調度與可溯化追蹤管理。
增強調度感知是該平臺的亮點之一。平臺利用地理定位、視頻監控等設備,智能顯示可用車輛分布、車輛運輸完成、運輸車輛在途等情形,集成獲取各要貨商業公司實時存銷比數據功能,向上延伸物流服務,保障市場供應穩定有序。
實現智能配載是該平臺科學運轉的有力體現。針對營銷訂單碎片化、要貨柔性化的特點,安徽中煙借助智能算法,在系統內嵌套“訂單提前移庫整合”“區域訂單整合”等功能。安徽中煙各銷區營銷人員只需根據市場情況提報需求,便可以全程跟蹤后續情況,數據實現“一次輸入,全程使用”,提高了訂單執行效率,實現了信息的可查詢、可追溯。
同時,該平臺在實現省內物流資源共享、跨生產點聯合運輸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互聯網聯通等技術,完善系統平臺數據傳遞接口的可適配性,實現與各工業公司間物流信息系統的智能對接,推動物流資源互用共享。
數據的打通帶來的是工作的暢通。通過升級物流綜合管控運行平臺,安徽中煙的年運輸任務系統配載率達96%,單箱運輸費用45.83元。
煙葉倉儲是卷煙生產供應鏈條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如何精細養護好每一擔原料、精心呵護好每一片煙葉,是原料倉儲與管理面臨的重大課題。安徽中煙以合肥卷煙廠為試點,搭建行業首個省級工業企業原料倉儲養護智能管控系統,構建數字化原料倉儲生態鏈。
“我們的原料倉儲養護智能管控系統融合應用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能全面覆蓋倉儲環境感知、養護要素分析、醇化動態監測、蟲霉智能預警等關鍵場景,實現了原料倉儲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原料養護主管王靜表示。
近日,合肥卷煙廠原料養護員在倉庫內仔細檢查庫存原料養護情況。從各項數據指標及相關部門反饋情況來看,原料倉儲養護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截至2023年4月底,通過原料倉儲養護智能管控系統的應用,新4號醇化庫原料損耗率控制在0.001%以下。在這樣的智能化養護環境下,各項指標能夠實時上傳、讀取、分析、監控和預警,煙葉原料有了一個安全舒適的“家”。
物聯感知是智慧物流的第一環。安徽中煙運用物聯感知采集技術,自動采集、傳輸、監控倉庫環境溫濕度、包芯溫度等數據信息;引入倉間氧含量濃度監測、蟲情監測、磷化氫濃度監測、色澤辨識等技術,實現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融合,將物流設備網絡化、流程可視化、過程透明化、作業自動化融入原料倉儲養護管理。
“物聯網代替傳統人工監視,相當于為養護裝備裝上了‘火眼金睛’,打破了數據采集的時空壁壘,可以實現自動感知、快速反應、科學決策。”項目經辦人孔興介紹說。
目前,合肥卷煙廠新4號醇化庫兩萬平方米的倉間已實現感知設備網絡全覆蓋,1臺庫區氣象環境監測設備、2臺蟲情視覺監測設備、20臺磷化氫濃度監測設備、60臺倉間環境監測設備、562臺包芯環境監測設備已上線運行,試點倉庫初步具備全面感知能力。
無處不在的“觸角”,實現了生產全要素的全面深度互聯。通過實時監測原料在庫情況、質量參數,安徽中煙建立原料倉儲環境預報警、煙包內部溫度預報警與預警追蹤分析等機制,對業務數據和質量數據進行整合指導作業,實現了養護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數據全融通、人員少跑路”的高效運行新模式全面開啟。
原料養護決策的質量和效率關乎資源的優化配置。安徽中煙根據現有原料技術指標參數及歷年原料在庫狀態的變化規律,將溫濕度控制值與煙葉自然醇化機理相結合,構建立體式質量數據模型,優化原料醇化環境,調整養護策略,依托數字醇化養護模型驅動科學決策,賦能倉儲原料智能養護和差異化管理。
科技賦能發展,數智決勝未來。新征程上,安徽中煙將在持續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挖掘數智賦能深度上做實功,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注入數智新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