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21年中國零售,我認為是審慎樂觀。
從官方統計口徑看,中國零售在過去的幾十年高速發展之后,到2017年以后的增幅在下降,甚至不到10%,2020年更是負增長,從正到負,這對中國零售人來講是不小的打擊。導致2020年下降的因素,2021年都還在,所以對2021年的零售業績,只能持審慎態度。
去年對零售最大的打擊無疑是疫情,經過一年的面對,我們零售人對病毒的防控有了一定的準備。疫情因素應該不會像去年那樣猛烈,大家的準備也相對會全面一點,所以我認為還是樂觀可期。
2021年中國零售的趨勢,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
1、反復
去年的時候有人很樂觀地說,消費會有報復性反彈。我是經歷過SARS(非典)的,但新冠病毒跟SARS完全不一樣,當時消費是有報復性反彈,但這一次沒有,充其量是恢復性消費。我的估計是今年總體銷售趨勢會在去年下降3.9%的基礎上浮動和徘徊。
2、M型消費將更加典型
M型消費的兩端,奢侈品消費和中低端消費繼續拉高,中產消費繼續下降。去年百貨店奢侈品店消費迅速升高,國際疫情影響下,境外游受限,消費回流,富人們不再投資,而是把錢放到了銀行里,選擇落袋為安。這批人的消費幾乎沒有影響。國際旅游被限制后,這批消費在2021年依舊會留在國內,而且會繼續升高。
中低端消費,即和老百姓的吃、穿、用密切相關的最基本的家庭保障性消費會繼續升高。
3、零售店的數量進一步下降,會加速往頭部企業集中。
大中型零售商開店數量會少于關店數量,小零售商的數量總體下降,開關店變化速度會加快。
4、外資零售會進一步撤離。
總體而言,這些是2020年的延續,沒有更壞,但是期望反彈,可能困難。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是會比較激烈。零售主要靠本地市場,只要能滿足一定市場內的消費,銷售還是會在。如果2021年秋冬疫情不再反復,那么2022年零售會比較樂觀。
不過,我們不要寄托于預測,而要寄希望于預防。2021年零售企業應該怎么做?我覺得要做到四點。
1、穩定人心(員工、投資者),穩妥發展。靜觀機會,找到更好發展。
2、關注現金流。員工的工資能發得出去,銀行的利息能還得出來,企業至少要準備好6個月的現金流。
3、貼近消費者。零售沒有那么多的創新,沒有那么多的高科技,零售就是消費者在哪,你就去哪,消費者需要什么,零售就做什么。以拒收現金為例,這不是什么創新,這只是支付方式的改變,但問題是為什么要拒收現金呢?還有餐廳的掃碼點餐,為什么不能看菜單點餐呢?支付方式也好,點餐方式也好,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你就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怎么方便顧客怎么來。
再如到家模式,有些消費者需要你到家,有些消費者不需要。你只有對你的目標客群研究透徹,好好為他們服務,才能贏得消費者。問題是你有沒有用心為你的顧客服務?你的消費者在哪里,他們想什么,他們要什么,你幫他做。零售就是要這么做的。現在有些零售企業整天天花亂墜地想,一味追求時髦的名詞,手段,而放棄了自己的根——消費者。
4、抓好企業管理。成本降低再降低,效率提高再提高。因為只有降低成本,現金流的需求才沒那么大,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為顧客服務。不少零售企業的中層干部總是抱怨“忙”,忙于做報表,做PPT,企業如果一直忙于開會、培訓、喊口號,只會拉長管理線,增加管理負擔,這樣的企業不可能服務好顧客,這樣的企業成本也是降低不了的。同時要穩定人心,穩定員工的心。越是困難時期,企業一把手和中層干部越需要跟員工們在一起。
零售人最應該做好預防也能夠做好預防。不過要強調的是,零售是有層次的,可以借鑒,一線城市的今天是二線城市的明天,二線城市的今天是三線城市的明天,有一個傳導過程。所以你在哪個城市,你周邊的消費者怎么樣,他們的收入情況怎么樣,是你做零售的一個根基。
當然,零售人做好自己之外,也要關注其他行業的發展,比如旅游業不恢復,零售的恢復也會慢很多。另外,物價的通脹對銷售的增長會起到一定作用。最近奢侈品賣得很好,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了境外市場的競爭,奢侈品普遍提價,包括化妝品。
這就是我對整個中國零售業2021年的一些看法,也算拋磚引玉,希望給大家不同角度的一點思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