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來,2022年已經是新冠疫情的第三個年頭,都說大疫不過三年,對此,很多零售店主保持了謹慎樂觀的態度。
“有希望”,是很多實體店老板眼中2022年的關鍵詞。大家都認為,2022年應該比2021年更好一些。同時大家也都希望今年疫情是實體經濟的最后一個寒冬了。
其實,一些實體店早已意識到了問題,開始做一些調整,線上拓展、優化服務、降低損耗、數字化提升等等。這些店主表示,“如果說疫情已經真正的常態化,那么市場回暖也就來了。由此可見,2022年的零售經營雖然還會面臨困難,但整體趨勢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那么,如果疫情真的常態化,在大家“有希望”的期待下,零售戶該如何“活下去”?
一、要看清形勢
分析一下,受疫情影響,實體經濟面臨的是急性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整體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疫情的不穩定性,給實體經濟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居民的整體收入、消費者信心指數在一個階段內不可能快速的回升,勢必會造成一部分消費者握緊口袋,理性消費。
2.目前看,一些社區團購雖表面上看已經偃旗息鼓,但市場留下社區團購的盛行,仍會對實體零售行業整體帶來一定的沖擊。
3.疫情影響還有國際局勢動蕩不穩定,加上俄烏沖突仍在持續,大多商品物價上漲很厲害,帶來的影響也比較大,自然會造成毛利率的下降。同時,老齡化的趨勢,勢必會對客流造成影響。
二、要合理應對
對于這些擺在眼前的困難,很多店主思想停滯,除了抱怨,還有的不得已放棄。而有的店主,會積極調整思路,變壓力為動力尋找出路,他們從三個方面著手,迅速調整狀態和模式,很快在“有希望”的口號中找到“活下去”的方向。
1.穩字當頭,穩健發展
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字當頭”、“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對“碳中和、碳達峰”新的解讀,對市場信心有著較大的提振作用。
由此可見,在接下來,零售店應該以“穩”為主,不要有太大的動作,比如過猛的轉型,隔行如隔山,現如今很多行業并不如想象般的成功,一旦轉型不成功,更會給經濟雪上加霜。不能有彎道超車的思想,有些事太過于急于求成,往往會輸的很慘。
不要總與同行較勁,惡性競爭一定是兩敗俱傷。不要在沒有看準市場就貿然積壓商品,這樣有限的資金就會變得很被動。應該在穩定的市場里調整思路,做到穩中求勝。
很多店主經歷了零售業的風風雨雨,通過摸爬滾打,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再加上監管部門對互聯網經濟亂象的整治,為實體零售業創造了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因此,希望可見。
2.提升技巧,降低損耗
《周易》有一句話叫“利空出盡是利好,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是規律。在過去幾年,零售業持續低迷,市場萎縮,行業的物業成本和人力成本壓力得到了有效釋放。其實,對很多店主而言,2022年的經營壓力主要是來自于自身零售技能的提升。
如果疫情常態化,應該在經營技巧及銷售策略方面做出調整和改變,比如認真去了解消費者的購買心理,走進顧客心里,占據顧客心理優勢,掌握顧客消費習慣,一切以顧客為中心,這樣不僅跟顧客拉近關系,更可以避免走“彎路”。
其次,應該花大力氣優化供應鏈,降低運營成本,有效降低損耗。比如,持續完善商品供應鏈,洽談源頭直供和基地直采,壓縮中間環節,推出高質低價好商品;同時,以門店核心顧客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商品經營。
在任何逆境中,零售企業都要能找到自己向上或發展的方向,比如找到新的銷售增長點,或者能夠分析透自己,分析好整個行業,也能夠分析好顧客,并滿足顧客的滿足。
3.積極調整、合理應對
為應對疫情沖擊,在經營中,除了提升經營技巧,降低商品成本,放慢開店速度;還要積極調整門店銷售,包括商品結構等。這些調整都是不停業的軟調整,比如商品結構與目標顧客群更匹配;可另外增加一些毛利稍高的商品,比如可以將采購的半成品商品自行加工為成品,這樣不僅能與同類商品有競爭,還能提高利潤。這種行徑適合學校周邊的超市,學生多,門店加大了一些適合年輕人群的即食品類,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還可以與供應商聯手深度開發一些迎合顧客需求的品類產品,比如可以與當地農民聯合銷售有特色的土特產,不僅能解決農民的負擔,還能給自己增加收入。
做生意切記墨守成規,此一時彼一時,遇到問題要學會積極迅速調整經營方向,更要學會合理應對,優化商品結構,升級供應渠道。
三、要補齊短板
除以上兩點外,我們還應圍繞節日節氣及季節變化,做出很好地商品營銷策劃。還要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堅持走新零售路線。
疫情推動了到家業務的突飛猛進,原來的零售企業要重新構架適合未來的商業模式。在做好門店經營的基礎,合理應對補齊線上拼團、送貨到家的短板。
在諸多情況都在變化的當下,一定要看到不變的東西是什么,發生變化的東西是什么,掌握之后做好處理才會收益有成效。
“當你改變不了外界的時候,一定要尋求自身的突破。”未來實體零售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是來自門店的效率,具體體現在物流配送效率、門店商品周轉率、動銷率等方面,這是實體零售的商品管理能力,也是門店生存下去的必要手段,畢竟希望來臨,先要學會如何“活下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