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直播江湖被一根玉米給攪渾了。
前腳辛巴剛剛為斥責東方甄選賣6元玉米是“喪良心”而道歉。后腳玉米供應商東北農嫂的一番神操作,又將東方甄選送上輿論風口浪尖。
近日,東北農嫂在抖音直播,并在直播間掛上了自家玉米產品的鏈接。而東方甄選的6元玉米屬于貼牌產品,其供應商正是吉林省東北農嫂食品公司。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原本在東方甄選直播間的6元玉米,在東北農嫂直播間的售價卻變成了3.6元。
這可讓一眾東方甄選粉絲坐不住了,紛紛斥責東北農嫂“過河拆橋、背后捅刀”“不是東方甄選以品牌價值推廣玉米銷售,誰知道東北農嫂”。但也有網友批評東方甄選低進高出,“打著谷賤傷農的助農旗號在賺錢。”
圍繞一根玉米的定價,各方爭議愈演愈烈。
回顧此次事件,無論是辛巴還是東北農嫂,爭議的問題無非兩點:東方甄選6元一根的玉米成本是多少?誰賺了鏈條中的大多數錢?其實這也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
東北農嫂“低價傾銷”的做法,很多人都表示這樣的行為,破壞了商業合作的信任基礎。那么,零售戶作為銷售前沿,該如何看待經銷商與品牌供貨商之間相處之道?兩者之間該如何相處,彼此才會產生最大利益化?而兩者和諧相處最大受益者會是誰?
零售戶王老板:從經銷商角度看,供貨商應遵循商業規律
物理學有一種力學現象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經濟學有一種叫做供應和需求的關系,有時候我會覺得很好奇,先人其實早已掌握了這種事物發展和運行的規律,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都無時無刻的在遵循著這樣一種奇妙而不能解釋的規律。 其實不管是人與人、還是事物與事物、亦或是人與事物、都無時無刻的在相互依存著,那么經商也是一樣的道理。
供應商供的產品要符合大眾的口味,其實間接的就要符合經銷商的口味,你只有擁有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和一個可預見的突破口,你的產品才有可能會映入大眾的眼簾。 所有的人都說商家是地主,在不斷地榨取消費者的心血。一開始的時候我也會有這樣想法,不過后來等到自己從業了,才知道商家之所以會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的被榨取,原因就是你滿足了他們的某種需求,因為他們想民之所想,供民之所需。
他們往往會把消費者拉進他們所設想的道上來,我又在想當那些個消費者踏上了那條商家為你鋪好的道上時,是不是意味著你就被誘惑了,亦或是你在漸漸的變得慵懶。 因為有人為我們鋪好了那條好似無底洞的需求路,而你也就心甘情愿把自己托付給商家,這在一定意義上講好像是一種雇傭的關系,就好比我花錢你辦事。 至于有個別的商家想講求創新,那也是為了讓消費者更直觀更便捷的接受而已!
毋庸置疑,無論經銷商用哪種手段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最終目的是與供貨商共同受益的,而經銷商做的優秀,供貨商的品牌才會在市場站穩腳跟!所以在兩者相處之間,我認為,雖然經銷商是在下游,而供貨商卻應該仰視!
零售戶陳老板:從供貨商角度看,應尊重經銷商遵守合同
很贊同王老板的觀點。我站在供貨商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要想到尊重經銷商,尊重經銷商就是遵守合同,誠信交往,互惠互利。
我認為和經銷商合作,首先要有契約精神,也就是做好合作之間的合同。無論是經銷權限還是經銷區域,或者經銷渠道界定、各項合作貿易條款等,供貨商都必須嚴格遵守,以合同合作為基礎。雙方之間,如果有合作異議,或者合作問題,都應該尊重合同,及時溝通,有規矩,有制度,有共識。尊重合同,尊重客戶,就是尊重供貨商自己。
與經銷商溝通,供貨商絕不能講大話、說假話、說虛話,更不能擅自承諾或者忽悠。這些行為極不負責任,會失去經銷商的信任。供貨商只有和經銷商誠信交往,才能夠擁有持續的合作未來。誠信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日常的行為積累。
供貨商一定要抱著和經銷商共贏的思想去合作。只有站在經銷商的角度去考慮共同的利益,才是真正的互惠互利,才是真正長久的合作。但是,無論是供貨商還是經銷商,任何一方面如果是單贏狀態,都是一次性的,不會有未來,更不會有品牌的發展,因此,我認為,此次“玉米”事件,供貨商的做法并不可取。
零售戶吳老板:從品牌發展角度看,推廣也需要成本投入
二位老板一個站在經銷商的角度,一個站在供貨商的角度來解讀自己的想法,而我站在品牌的角度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供貨商和經銷商和諧相處,最大的受益方應該是品牌。因為兩者合作的最終目的除了雙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讓品牌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其次,在品牌進入市場之前,就要定好價格,然后才能輸入到經銷商手里。而關鍵一步是在經銷商這里的品牌價格尤為重要,因為經銷商這里面要有諸多成本,運輸,包裝、場地、推廣政策等等都需要經銷商來安排,這些產生的成本而費用無疑要加到品牌本身上,品牌最終要輸送到消費者手里,那么自然最后是消費者買單,這是合情合理又合規的。但是如果兼顧消費者而把價格定得過低,經銷商沒有利益可圖,那就沒有動力去推廣品牌,要么品牌沒有推動力,要么就會銷聲匿跡,這對品牌發展非常不利。
如果供貨商自己推廣自己的品牌,把價格定低一些,這樣對消費者來說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沒有了經銷商的助力與推廣,品牌銷量必然會減少,對品牌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如果想讓品牌迅速發展與壯大,各地經銷商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自然也要讓經銷商有利可圖。當然,如果品牌定價過高的話,那也會有當地的物價局部門來制約,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所以,我想說的意思就是,想讓品牌發展,必須讓經銷商有利可圖。
就“玉米”事件來說,供貨商自己破壞了與經銷商之間的規矩,傷害了經銷商的利益,最終也會傷及自己品牌的利益,眼下看不出來,長此以往失去誠信失去助力推廣,品牌發展受阻是必然的。
筆者觀點:
最后我補充一下各位老板的觀點。作為經銷商,一定要熟悉市場,熟悉供貨商的各項支持政策。同時,兩者之間要充分溝通,將各項支持落實到實際銷售中,做出更多的促銷,實現持續動銷。當經銷商的庫存出現問題的時候,供貨商也要積極想辦法推動庫存消化,幫助經銷商也是幫助自己。
一個優秀的合作,絕不是賬面上多少毛利率,而是產生了多少毛利額的成果。供貨商給經銷商賦能,最終是為了實效更好的動銷和更多的賣貨。而服務好經銷商,就是做好各項后勤服務保障,配合經銷商的各項要求。
當然,任何合作都是相互的。相互站在彼此的立場和角度,謀求實現共贏,要以品牌的發展為己任去發力。雙方成為價值和利益共同體,就能推動彼此更好的成長。只有廠商一體的合作,才是真實和有意義的,才能夠共享品牌勝利成果,才會讓一個品牌有更好更快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