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商品零售這些年,感覺不但沒有發財,除了正常費用支出以及生活花銷,一年到頭幾乎所剩無幾。這也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那是滾鍋里了。意思是買賣越做越大,有錢便占了庫存,所以也看不見錢究竟去了哪兒。
這是一方面,也是經營零售行業的一大通病。但對我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思想意識落后,在商品經營理念上故步自封,沒有達到與時俱進的自我調整。
靜心回首,其實也沒什么可后悔的。我始終堅守的經營理念就是:賣名牌,不跟風,少利潤,心安然。
一、名牌效應
所謂名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消費中對某個品牌的信任與依賴。由于產品質量可信度高,適合大眾自我消費欲望,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某類商品消費的首選,也就是名牌效應。
而商品的名牌效應主要還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但是,在實際商品經營中,越是老名牌它的經營利潤往往也會更低。這倒不是生產廠家有意而為,而是商品在市場經營中受市場價格多方位沖擊與自衛所形成的自然規律。
也就是說,一旦某個品牌被人們認可,其它同類產品就會適時而動,傾巢而出,在銷售利潤上也顯得更實惠。
有很多人看中了這一點,往往一路跟風,投機取巧,在短時間銷售利潤上賺的盆滿缽滿。當然,在這些產品中也不能說沒有質量超越,但零售經營者看中的還是產品的利潤空間。
我在這方面做的可以說是較為謹慎與自信,那就是堅守名牌效應,實實在在為顧客提供質量可信度高的老牌商品。這樣一來,雖說利潤空間小了,但卻贏得了信譽積分。
二、跟風的利弊
通過這些年改革開放的利好趨勢,大量商品如雨后春筍順勢而出,極大的豐富了大眾消費水平的欲望和需求。但其中良莠不齊的現象也是客觀事實。這就需要零售經營者在市場經營理念上做自我約束,無論如何都要把握好所經營商品在質量與信譽上的可靠性。
一個零售經營商戶的信譽和口碑與其經營理念以及所經營商品的內在因素是相互相成的。雖然說有的某類商品存在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短暫市場行為,也為市場經營者提供了可觀的收入,但那畢竟是短暫的短視行為,經不起市場經營大趨勢的檢驗,同時也影響著零售經營者在大眾面前的形象。
除此之外,經營者有時來不及適應市場經營趨勢的變化,對所賣商品存在過度積壓,也增加了滯銷所帶來的風險。
所以說,商品消費是市場行為,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這樣對自己經營理念上的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經營理念與操守
商品零售經營需要行業操守,同時也不能忽視市場變化的靈動性。操守,是各行業從業人員最基本的素養之一;而靈動性卻是商品經營者在市場經營中所表現出來的如何把握市場動向以及經營理念變化的自我調整。
經營理念跟進了,調整好了,對自己在市場經營變化的大潮中就會嫻熟把舵,定向思維,輕輕松松干事業,穩穩妥妥贏民心。反而就要承受那些由于不確定性風險所帶來的困擾。
我也是在商品零售經營中走過來的一員,至今還仍然不離不棄的堅守在自己那一隅神圣且冷暖自知的小小崗位上。有人說,在商超如林的大街上如果看不到我的便利店會很失望,我淡然笑之。因為我知道,小小的便利店難以撐起一片藍天,它卻能給附近百姓帶來確確實實的便利與實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