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一陣輕快的踏板聲響起,羅英和姐妹們開始了屬于她們自己的“哈尼時裝周”。
“她們負責裁剪衣料,我負責印花縫制。像這件小伙子穿的上衣,完工基本要一個星期左右。”指著店里掛著的民族服飾,羅英眼里滿是藏不住的熱愛。
今年44歲的羅英是哈尼族,家住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河鎮八一村。成年后,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沒幾年工夫,她熟練掌握了哈尼服族飾制作的技藝。
羅英(左)與同伴制作民族服飾。馬紹杰攝
“當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開一間小裁縫店,自己設計自己做,像阿媽一樣當個哈尼繡娘。”說起從前,羅英像個堅定而純真的小女孩,“現在回想起來,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
早年,羅英和丈夫李富高在外打工,一開始收入還算穩定,但在丈夫患上慢性腎病和皮膚病后,她只好陪著李富高回鄉養病。因為患病,李富高干不了重活,羅英只得默默肩負起這個家。
為了維持生活,2010年,羅英和李富高借錢將家里的一間臨近房子改造為鋪面,開起了雜貨店,順帶縫制哈尼族服飾售賣,“剛開始時規模小,但也算是圓了自己年輕時的那個夢。”羅英笑著說道。
小店位于八一村深處,鮮有顧客光顧,而羅英自己不懂經營,小店開張伊始,生意遲遲打不開局面,做好的服飾也因為沒有門路,在店里積壓起了灰,這可愁壞了羅英。
羅英操作激光印刻機。馬紹杰攝
在了解到情況后,金平縣煙草專賣局片區客戶經理積極上門指導,指導羅英熟悉營銷策略,拓寬服飾銷路。兩個月不到的時間,羅英的小店就多了不少顧客,生意有了起色。
“她做的衣服好看,質量也不錯。我在縣城的服裝店都掛著她做的衣服,現在一有訂單就來找她做。”一個常來羅英店里批發服裝的客商對羅英做的衣服愛不釋手。
看著生意好轉起來,羅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2018年,她拿出數年的積蓄,到外地買回了一臺激光印刻機,“前些年在外面打工時我見過這個機器,能自己設計圖案,而且刻印布料也方便。”
如今,現在羅英小店成為了八一村的“哈尼小站”,農閑時,村里愛好手工縫制的婦女們大多會拿著布料和針線聚于此,一起設計,一同縫制,人來人往帶動小店生意越來越紅火。“現在我老公守著店,我就專心干我的繡娘工作嘞!”羅英高興地說道。
前陣子,羅英的兒子從技校畢業后,在當地的一家電信公司找到了工作,兩口子的壓力減輕不少。
“我現在就想專心做哈尼族服飾,帶好徒弟,把這份手藝傳承下去。”羅英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