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邛崍的大街小巷,不論大超市還是小賣鋪,只要涉及煙酒等商品零售,店老板都有個特殊習慣,那就是——先看臉。
崔強使用“護未崍”小程序識別顧客是否是未成年人。劉景攝
難道現在買東西都要看顏值、看長相了嗎?當然不是!針對這個“特殊習慣”,邛崍市羊安街道天美批發超市老板崔強進行了現場示范。
他用手機掃一掃墻上的“護未崍”二維碼,征得“娃娃臉”顧客同意后即行拍照驗證,不到2秒即可識別其年齡——不滿18歲的話,崔強會婉拒顧客的一些購物需求,比如煙、酒等。
原來,這個“看臉”是通過“掃碼看臉”識別年齡。
進店購物為何要看年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或者兌付彩票獎金……對難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實踐中,未成年人具備身份證件或單獨購物時攜帶證件的可能性極小。單看長相,有些未成年人特別是高中生,跟成年人的區別并不是很大。
邛崍市煙草專賣局工作人員為崔強(右)提供上門服務指導。楊千依攝
在崔強看來,他不是“火眼金睛”,只要碰上疑似未成年人的“娃娃臉”獨自購買煙酒,他就“逼”人家拿身份證“驗明正身”。為此,他還“趕”走了不少顧客。
現在,有“護未崍”小程序幫忙“掌眼”,既避免了不少“誤傷”,又能準確識別未成年人。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崔強這樣的小店老板也沒置身事外,也不敢置身事外。“一旦看走眼,家長、學校會來投訴,煙草專賣局等部門要頂格處罰,出那么一次‘事故’,辛辛苦苦積攢的口碑就沒了。”崔強說。
這樣的經營擔憂止于2022年8月——邛崍市煙草專賣局主導研發的“護未崍”小程序在全市卷煙零售終端上線,只要對著“娃娃臉”“掃一掃”,就能輕松判定是否未成年,識別準確率達100%。
這個不簡單的“黑科技”不僅緩解了家長們的焦慮,也治好了小店老板們的“臉盲癥”。對家里也有娃的崔強來說,于公于私,這都是莫大的福利。
崔強看到的,是“黑科技”的功效;他看不到的,是邛崍市有關部門的用心用情。市委宣傳部帶頭宣傳,市場監管局發文支持,教育局鼓勵各級學校對接數據,煙草專賣局主導研發應用,各方齊心協力“守護未來”。
事實上,作為執法部門,研發推廣“護未崍”小程序,用信息化手段規避此類售煙風險,也是無奈之舉。
學校、學生家長贈送錦旗感謝邛崍市煙草專賣局在“守護成長”行動中的努力。植玉平、張輝攝
長期以來,向未成年人售煙案件面臨取證困難、程序繁瑣等系列問題,家長有情緒,店老板很委屈,執法也有難度——最好的辦法就是“治未病”。
作為“護未崍”小程序的忠實粉絲,如今的崔強不僅是小程序的“高頻用戶”,還積極向身邊商戶宣傳推介。
在崔強看來,“護未崍”小程序規避了“肉眼看臉”的尷尬,既有利于規范超市經營,又對未成年人購買敏感商品起到“技術預防”作用,“再支持都不為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