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農忙季節。按以往慣例,這個時候應該是食雜店的銷售旺季。但是讓大多數店主感到意外的是:這個旺季并沒有如約到來,多數店鋪門可羅雀,給人一種半死不活的感覺。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生意下滑并不是從現在才開始,而是在去年中秋和春節兩個重要節日就初露端倪。三年疫情對居民收入造成重創,使居民購買力嚴重下降。有些家庭不得不得削減開支,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在疫情剛開始時,因為大部分人手中尚有“余糧”,一時半會兒并沒有感覺到正常生活受到多大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伴隨著“封城”和交通阻斷在全國范圍愈演愈烈,商品流通不暢,一度爆發搶購潮,包括食雜店在內的日用品銷售行業呈現出短暫的“繁榮”。疫情防控放開之后,商品供應恢復正常,反而沒錢買東西了。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可以為這個說法提供佐證:在特別重要的節日,比如春節,煙酒百貨生意遠遠沒有白事用品生意火爆。不管是從人流量還是消費金額表現都很明顯。白事或祭祖用品作為居民的剛性支出,占節日消費比例太大,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其他消費品能不支出盡量不支出,這恰是居民經濟趨緊的反應。
食雜店生意不好的另一個原因是最近幾年來網購的沖擊??爝f服務越來越便捷,網購已經是購物的主要手段。只要不是老頭老太太,大多數居民都有網上購物的習慣,大到電視空調,小到兩根黃瓜幾顆蔥,手指輕輕一點,一兩天就可送達。目前還能堅持到店購物的都是些老年人或者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老頑固”,但是隨著消費者的代代更替,傳統購物模式將逐漸被網購所取代。所以,在可遇見的將來,網購將覆蓋所有有購物需求的整個群體。食雜店的顧客人數逐年下滑,銷售額逐年遞減已成必然趨勢。
從另一方面講,目前老齡化進程加快對食雜店沖擊也不可小視,這和上面所講并不矛盾。現有的老年人消費者消費觀念保守,購買商品時一般謹慎,而且金額偏小。在顧客人數一定的情況下,老年顧客越多,商品購買力越弱。他們除了對健康類產品較感興趣,舍得投資以外,其他方面能保證基本生活即可,沒有過高要求。
長期來看,消費者收入減少、網購的沖擊、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三個因素,將使食雜店生存面臨嚴峻考驗。宜及早謀劃,制定對策。
首先,要找出自身優勢,以不變應萬變。食雜店的優勢就是香煙經營權。這是食雜店的“王牌”。香煙不允許網售,而且對未成年人禁售,煙民想吸煙就必須進店消費。這是食雜店最重要的引流方式。只要有煙就不愁沒有顧客。至于怎么才能長久鎖住顧客,還需要多開動腦筋想辦法。
其次,食雜店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主動尋求變革。特別要在優化貨源結構,積極拓寬進貨渠道上下功夫。多考察消費品市場和消費者需求,既要有大眾化商品還要有特色商品,既有引流商品還要有利潤型商品。盡可能多層次地滿足顧客需要。
還有,食雜店要爭取在改變經營方式上取得突破。一是要向業內成功店鋪多學習,注重取長補短。今后各類零售主體之間在經營理念上會越來越接近,努力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思維方式可以使食雜店走得更遠。二是線上線下營銷相結合,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三是經營者要注重加強學習,包括業務學習和各類相關政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靠人格魅力把消費者凝聚在店鋪周圍,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消費群體。
總之一句話,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只有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最滿意服務的店鋪才會具有長久生命力。每個店鋪都要直面改革陣痛,抓住轉型契機,努力打造適應時代需要、具備現代企業特征的優質店鋪。不單單是食雜店,即使是大超市也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只有不回避困難并積極應對才能爭取最后的勝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