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這是若干年后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你好,找老孔吧,他在里面寫稿,我去叫他。”夏日的午后,走進陽光超市,干凈整潔的小店里,坐在搖椅上捧卷而讀的老板娘映入眼簾,彬彬有禮的話語,讓我仿佛提前幾十年感受到了這份浪漫。
伉儷情深,守望文心
“因為她,我與昌邑結緣;因為這個小店,讓我在昌邑有了安身立命的歸屬感。”孔祥秋是山東梁山籍作家,上世紀90年代來到濰坊昌邑,2006年成為濰坊昌邑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第一基層服務站的零售客戶。說起陽光超市,孔祥秋望了望身邊的賢內助,思緒萬千。
陽光超市的起源同夫妻倆的戀愛經歷一樣,是尋常路之外擦出的火花和結晶。時光回到1988年,年輕氣盛的孔祥秋參加了一家報社組織的寫作培訓班,培訓班里附著一份帶聯系方式的優秀學員名單,以便文學愛好者聯系。這份名單牽著孔祥秋與妻子王淑梅之間的愛情,也成就了孔祥秋來昌邑的緣分。喜結連理后,夫妻倆決定在昌邑謀生計,陽光超市應運而生。陽光超市的前身是書店和文具店,如今已改為經營煙酒副食和日用品為主。與其他超市里的氛圍不同,走進陽光超市,仍然能感受到濃濃的書卷氣息。煙柜旁邊的桌子上,總是擺著一些散文集和詩集,其中就有孔祥秋的大作。《納蘭容若詞傳》中折起的書角是妻子王淑梅正在研讀的痕跡,正文旁工整的批注是文學愛好者王淑梅給孔祥秋提的寫作建議。
圖為孔祥秋在經營之余研讀散文
“前幾年約稿密集,店鋪打理她操心很多,陽光超市的老板是我,我的經營軍師是她。但是我們倆經營店鋪這么忙,她還堅持每天一篇千字隨筆。這是我做不到的。”句句不提愛,字字都是情。孔祥秋和妻子在幾十年如一日的雙向奔赴中守望著文學,守護著小店,用質樸的初心和辛勤的付出匯聚起人間煙火的點點希望,在繁華中用墨彩文心書寫著獨一無二的生活篇章。
舍得之間,文商雙全
左手從商,右手從文,游走在文商之間,孔祥秋有自己的平衡之道。
“以前寫稿是手寫,投稿是郵寄,現在都是筆記本電腦全程通辦,文學烙印著時代的印記,我覺得經營超市也是如此。這幾年,多虧了煙草公司工作人員的精準指導和精細服務,讓我們倆不斷更新經營理念和方式, 我們的小店才一直緊跟零售時勢沒掉隊。”在孔祥秋眼里,文商之道一直都是相通的,作為商人,他積極報名參加各類營銷培訓和外出觀摩學習,與時俱進的孔祥秋比別人提前一步感知到了科學規范經營的紅利。在客戶經理的指導下,他開始根據消費需求給消費者畫像,對接消費熱點和市場動態;開始舍棄文具商品,拓展經營范圍,優化經營結構;開始給商品分類陳列,分區標記,提升視覺營銷效果;開始主動申請使用店鋪管理系統,透過數字解鎖科學經營密碼;開始練習開口營銷,商品銷售變“等人挑”為“供人選”。慢慢地,終端升級讓曾經的傳統小店變得整潔靚麗,科學引流讓夫妻倆的盈利指數節節提升。
胸中有溝壑,眉目作山河。筆耕不輟的孔祥秋還利用自己的愛好特長為自己的超市找到了一條“出圈”之路。從商路上,他結識了《東方煙草報》,找到了施展拳腳的另一個大舞臺。于是在經營之余,他將自己的經營感悟、隨筆散文和攝影作品投到了報社,由于流水般順暢的行文風格、深刻獨到的見解、純樸細膩的情感,其作品先后被報刊大量采用發表,在零售客戶和消費者中廣為流傳。在昌邑,伴隨著孔祥秋被人念起的,還有他的陽光超市;走出昌邑,為人熟知的除了孔祥秋和陽光超市,還有他與時俱進的經營之道和文商雙全的浪漫人生。
圖為孔祥秋在報刊上刊登的作品
擇一事一業,遇一人一城,保持須臾的爛漫,理想的喧囂,平等的熱情,足矣。作為新零售路上的趕路人,在今后的店鋪打理中,孔祥秋夫婦將一如既往恪守數智經營、科學引流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夫妻倆將同心同向緊握相敬如賓、協同共進之手,守護陽光超市店如其名的萬里星光,續寫小家庭和大經營之間的“雙贏”人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