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昌寧縣灣甸傣族鄉小街子村小新寨村民小組一家食品店前的大榕樹下,孩子們圍成一圈,聚精會神地聽著店主葉妲講述騎著六頭飛馬的青年在冒險旅途中的奇遇。
葉妲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故事大王”,是昌寧縣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她長期致力于傣族民間傳說和民俗文化的譯著,旨在將深藏于歷史長河中的故事一一展現給世人。
1961年,葉妲出生在小新寨村一個普通的傣族農家,在那個醫療條件有限的年代,葉妲5歲時不幸罹患小兒麻痹癥,導致腿部殘疾。臥床休養期間,父親耐心給她誦讀古傣文經卷,這仿佛有一股魔力,深深吸引住了小葉妲,讓她對古傣文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來,盡管因身體原因,學業僅止步于初中,但葉妲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再后來,為了生計,葉妲在寨子里的錄像放映場賣瓜子。憑借勤勞和節儉,她逐漸積攢了一些資金,并在當地煙草部門的幫助下開起小賣鋪,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葉妲教村里的孩子學習古傣文。于子興攝
經營之余,她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古傣文的學習和研究中,只要有機會,便積極參加市里、縣里的民族文化培訓班,汲取知識的養分,不斷豐富自己對傣族文化的理解和認知。
1983年,葉妲在古傣文研究領域已初露鋒芒,被借調至昌寧縣文化館專職從事傣文翻譯工作。1986年,她離開縣文化館回到小新寨村,投入精力搶救和保護古傣文歷史資料,讓更多人領略傣族歷史的深厚底蘊。
夢想猶如燈塔,引領著葉妲踏上了艱辛的探索之路。她遍歷保山大部分傣族聚居地,收集遺失的古傣文孤本。憑借著責任與執著,葉妲所譯著的故事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深受讀者喜愛。
四十載春秋,辛勤耕耘與執著堅守終于凝結成累累碩果。葉妲保護收集了四百多年前傣族先民留下的珍稀傣文古籍十余冊,譯著傣族民間故事、神話等古籍500余部、900多萬字,作品包括《蜘蛛王》《白虎》《莽箭》《寶扇》《白象紅牙》等,其中《蜘蛛王》被譽為“傣族創世紀史書”,《寶扇》被編排成大型舞蹈史詩,《金青蛙》被作為民族文化教學教材。
因其在文化傳承方面的杰出貢獻,2014年,葉妲被授予“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殊榮,2015年獲評“云南好人”。如今,已經63歲的她依然堅守在文化傳承的路上,她說:“只要我還能動,就會繼續譯、繼續教,能夠留下些東西,也就沒有辜負人生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