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藝好,對待老年人也很熱情,到這理發比較方便。”80歲的王大爺看著鏡子里的新發型,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三角地社區,一間簡易理發室受到老人們歡迎。
三角地社區距離個舊市區較遠,居住于此的老年人不少,之前社區附近沒有理發店,想要理發,得步行半小時進城。今年7月,三角地零售店主李素瓊把店鋪對面的雜物間拾掇出來,開始為鄰里理發。
圖為李素瓊開設在小賣鋪對面的簡易理發室。李光英 攝
李素瓊今年54歲,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視,幼時母親多病,家庭條件不好。高中畢業后,她跟人學理發,后來開了一間理發店。
1997年,李素瓊的丈夫鄭義云工作的燈泡廠因企業改革而倒閉,只能重新尋找工作。理發店也因房租上漲、競爭激烈等原因暫時停業。那段時間,一家人的日子過得艱難。
2000年,李素瓊瞅著家門口雖然位置偏僻,但人流量多,跟丈夫商量后拿出積蓄租下了一間鋪面,在家門口開了這間小賣鋪,并向個舊市煙草專賣局申請,成為一名經營戶。
圖為李素瓊在整理商品。李光英 攝
剛開始,小賣鋪的生意比較平淡,收入只能勉強支付房租。個舊市煙草專賣局片區客戶經理了解情況后,增加了走訪頻次,為李素瓊提供個性化的經營指導,建議她針對附近老年居民的消費需求,優化和豐富商品品類、合理安排庫存、做好貨架陳列。慢慢的,小店回頭客增加,生意有了起色,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這些年,李素瓊理發的手藝沒有丟,家里人的發型都是經她手打理的,洗頭、剃須、燙染……工具齊全。有好幾次,李素瓊在店門口給丈夫理發時,過路的人看她手藝好,誤以為這兒是理發店。在大家一次次的邀請后,今年7月,李素瓊把小賣鋪對面的雜物間收拾出來,擺上鏡子、板凳、圍布、洗臉盆等物品,這間簡易理發室就這樣開張了。
今年夏天,李素瓊的女兒大學畢業,順利找到了工作,成為一名醫生,生活的壓力減輕了,李素瓊和丈夫鄭義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也忙得過來,找我理發的大多都是老年人,趁手藝還沒生疏,我就把‘理發5元’的廣告打出去,也不圖賺什么錢,只要能方便大家。”李素瓊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