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椒江洪三路、機場路交匯路口的飛躍科創園,匯集了近300家中小企業,是當地民營經濟產業的孵化地。在園區邊上,有一家“鑫捷便利店”,開店5年來,在店老板王敏的精心經營下,這家小小便利店從“小盆景”搖身一變,成為了園區門口一道靚麗的“大風景”。
“扮靚小店”——讓需求得到滿足
走進現在的鑫捷便利店,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剛開店的時候不知道客戶需求,也不知道怎么選品,時不時就會聽到顧客抱怨很多商品都沒有”,回憶起剛開店的場景,王敏仍是歷歷在目。怎么樣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這個問題時常掛在了王敏的心頭。
客戶經理王卿在了解王敏的困擾之后,結合小店情況,聚焦動線設置、功能整合等維度,幫助王敏對店鋪布局進行設計,劃分出收銀區、貨品堆垛區等,并配置相應區域標識牌、便民服務柜,及墻面裝飾元素、展示標語等進行點綴,這一系列舉動,讓店面整體空間整潔亮化,功能分區清晰有序。
圖為店鋪全景
小店有了“顏值”后,王敏又琢磨著如何更好地選品。他通過不斷創新經營和優化服務,了解掌握顧客需求,結合數字管理平臺,清晰的掌握店里哪些商品好賣、針對性地調整進貨種類,店里缺什么,就補什么貨,哪些賣的少,就少進貨,讓數據為小店經營賦能。“現在咱們店里在售的商品可是有3000多種”,王敏看著自家的小店滿是驕傲。
“暖心服務”——讓小店更有溫度
隨著天氣轉涼,王敏一大早便準備了一鍋姜茶放在了店門口,不一會兒,便吸引了陸陸續續來上園區上班的工人們。“王哥,開始上姜茶了啊!”“是啊,這不天冷了,你們喝點暖暖身體”,王敏熟稔地與工人們打招呼。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許多園區內的外來務工人員經常會光顧王敏的小店。一個夏日的中午,幾位顧客走進店里感覺非常欣喜:“這兒涼快,咱們在這歇會兒吧。”在了解之后,王敏得知,他們都是在附近上班的工人,夏季酷暑廠房悶熱,大家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休息。
“或許我的小店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這個念頭一出,王敏就立馬琢磨了起來。他將小店進行了規劃,開辟出了便民服務區,放置了桌椅,添置一次性水杯、書籍、雨傘、充電寶、工具箱等便民物品。漸漸地,不少工人都會來到這里午休涼,夏季會提供涼茶,冬日會添上姜湯,周邊的工人與居民也漸漸熟識了這位熱情大方的王大哥。
圖為邀請臺州紅十字會志愿者在店內開展急救知識公益科普
“大哥,你知道附近園區哪個單位在招工嗎?”一次與顧客的閑聊,又為王敏打開了新思路。不少顧客會來店里咨詢找工作、辦理業務、尋找租房等信息,因此,王敏就在店里醒目位置配備廣告屏,滾動播放最新的租房及招工資訊,為大家提供更多信息接收的渠道。此外,他還在店里配置打印機,滿足他們臨時打印復印的應急需求。
圖為王敏正在介紹招工信息
近年來,他幫助近50余名外來務工人員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知民所需、應民所求,這也讓鑫捷便利店成為解民憂暖民心的前沿陣地。
“便民惠民”——讓生活更加舒心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賦能和實體商業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孕育和成熟了許多商業新業態。“老板,我這袋大米太重了,我先放您這里,一會兒讓我兒子來搬。”萬湘在附近住了幾十年,時常去離家三四公里的超市買東西,由于沒有電梯,經常會把大件的物品先放在王敏的店里,等著兒子來搬回家。
“現在社區團購不是很火嗎,為什么不試試,也方便周邊的居民。”客戶經理王卿的話提醒了王敏,他結合當前的消費變化,積極引入了美團社區團購的自提點業務,提供生鮮、蔬菜等的提貨服務,附近租住的人無需東奔西跑買東西,手機一鍵線上下單,即可上門提貨。碰上像萬湘這樣不方便拿貨的,王敏還會幫忙送到家,讓居民實現“足不出戶”就能購物。
同時,為了方便周邊的上班族,王敏將小店變為了工商銀行“興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為周邊居民提供轉賬匯款、代繳充值、辦卡申請、貸款申請等金融服務,聯合工行工作人員定期開展金融知識普及等,還不定期整合銀行資源開展促銷優惠活動,在提升門店流量的同時,為周邊顧客帶去更多便捷與實惠。
圖為幫助顧客辦理金融服務
小店鋪滿足大需求,“小終端”體現“大民生”。如今的鑫捷便利店,不僅僅是購物的場所,更為消費者提供了需求上的便利、時間上的快捷、服務上的周到,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小小便利店里的“民生溫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