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傍晚時分,貴州省紫云縣利民街邊的一個小店里,閑聊的阿姨、下棋的老人、練字的小孩……熱鬧極了。
這是郭思禮經營的一家小店,每一個晨光微曦的早晨,他都會用一杯杯熱茶,拉開街坊鄰居們一日的生活序曲。
談起自己的人生歷程,郭思禮侃侃而談,一席茶話也隨茶香彌漫開來。
“紫青竹”茶葉品牌文化理念。
茶香漫溢數余載,匠心獨到育經營
1994年,郭思禮就讀于安順農業學校茶業專業。畢業后,他開啟了自己的茶匠之旅,從茶葉采摘、烘焙、銷售,這一做便是三十年,他的人生也變得像茶葉一樣香遠益清。
郭思禮的“匠心”在茶葉管理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還未長葉時每天要查看土壤狀況;冒出葉芽后要保證在最佳時間采摘;烘烤加工時更要親自掌握溫濕度。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他的茶葉小有名氣,自創的“紫青竹”茶葉品牌也因此誕生。
現在,郭思禮的茶葉體系已小有規模,在安順有著固定的供茶產業鏈和烘烤加工廠,讓附近20余名村民成功在家門口就業。
借助茶葉的銷售基礎,2020年,郭思禮申請了煙草零售許可證,調整方向,向茶葉、酒水和卷煙零售為主的多元化經營轉型。
隨著商品越進越多,庫存、品類管理讓郭思禮有些力不從心。紫云縣煙草專賣局的客服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多次到店指導他應用現代終端系統管理店內商品。
除此之外,還幫助他制定了符合實際的經營方案,從貨品布局到營銷策略,從店鋪形象到備貨需求……因為專注與匠心,郭思禮逐漸熟悉貨品進銷存的管理,也掌握了不少經營技巧,把小店管理得井井有條。
郭思禮現場教授周邊的孩子練習書法。
筆墨丹青展才情,書法文韻續傳承
有時走進店里,會看到郭思禮麻利地鋪開宣紙,熟練地折紙、下筆……店鋪一隅,整齊碼放著筆墨紙硯等書寫工具。
原來,郭思禮研習書法已有三十余載,他會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或置于窗前,或掛于墻面,用自己的方法讓書法文化歷久彌新。
店內的書法氛圍吸引了一些書法愛好者前來交流,他們常常會在店內停留較長時間,一邊欣賞書法作品,一邊選購商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銷售,形成了良性循環。
除了隨處可見的書法作品,店內古色古香的木藝桌凳,墻面上掛著的民俗面具,茶葉壓制的風景名畫,都彰顯著郭思禮內心的“文藝范”。
“這些面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屯堡地戲,通過介紹與科普,哪怕感興趣的只是多了一個人,那我也是完成了一次文化的弘揚和傳承。”郭思禮說到。
周邊鄰居的小孩放學后會到店里停留,郭思禮會給他們講述名家經帖及其背后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還會張羅紙筆現場教授,不少孩子對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文化傳承在這里完成了接力。
小區居民在郭思禮店前的休息椅下象棋。
責任擔當映初心,真情服務筑信賴
“老郭是個實在人,門口擺的這些桌椅、茶水都是免費提供的,我們都喜歡來他這里。”小區的王大爺興高采烈地說。
作為一名有著三十余年黨齡的黨員,郭思禮時刻銘記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把便民服務考慮到店面設計里,設置了免費的桌椅和茶水、象棋等,往來顧客、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可以免費飲水、納涼休息……
根據他的規劃,下一步將擴大便民服務區,增加手機充電、快遞收寄、金融存取等服務內容,把自己的小店真正打造成為周邊居民服務的“驛站”,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還需要不斷自我提升,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郭思禮還打算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通過亮身份、踐承諾、樹形象,傳遞共產黨員的先鋒力量,不斷為黨旗增輝、為事業添彩。
夜幕降臨,小店的喧嘩聲逐漸褪去。整理完店鋪,郭思禮緩緩泡上一壺清香的茶葉,徐徐攤開一葉宣紙,輕輕舉起毛筆在墨池輕點一二后,趁著靜謐的夜色又開始了他的詩意棲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