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平江,有這樣一個人,他憑借著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和勤勞不懈的實干精神,在創業的征途上奮筆疾書,架起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溝通橋梁。他,就是636旅游特色終端店主——何宗平。
文旅融合 解鎖“流量”
走進平江起義紀念館負一樓,游客們或體驗艾灸,或選購醬干、辣條、腐乳等土特產品,或帶著孩子在手工區玩耍……持續“上新”的文旅融合項目,為636旅游特色終端增添了精彩活力。
636旅游特色終端。謝明慧 攝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何宗平決定加盟旅游特色終端,轉型升級店鋪。他與客戶經理一同策劃,依托紅色資源,精心打造旅游特色終端。
店內空間優化布局,劃分為卷煙銷售區、艾草體驗區、手工藝展示區、綠色有機食品區、庭院經濟產品區以及湘贛紅農產品區等多個功能區域,柜臺以“芙蓉國里盡朝暉”為意境,對商品進行了特色化陳列。裝修風格現代且不失本土特色,紅、白、綠三色裝飾與“旅游特色終端”標識相襯,營造溫馨舒適環境。特設的土特產區,擺放著平江的土特產,如辣條、醬干、紅薯粉等。這些特產不僅豐富了店鋪的商品種類,更向消費者傳遞出“把土產帶進城,把湘味帶回家”的理念。
改造后,店鋪形象明顯提升,客流量顯著增多,盈利水平提高。游客游覽紅色景點的同時,也被這家特色終端吸引。何老板不僅實現零售轉型,更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店鋪推廣當地特產,為農民增收、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談及此,何老板感慨:“能夠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深感榮幸與自豪。”
根雕生花 匠心獨運
何宗平為作品上漆打蠟。謝明慧 攝
除了經營店鋪外,何老板還有一層身份——根雕手藝人。在何老板心中,木雕絕非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文化與精神的延續。
現代化進程加速下,傳統技藝面臨挑戰。為留存文化瑰寶,何宗平將根雕藝術融入店鋪,利用余料創作工藝品、串珠、梳子等,并推出木香系列香包、抱枕。這些精致作品展現根雕魅力,吸引顧客駐足觀賞,促進了傳統藝術的傳播。
何老板店內,根雕作品與商品相得益彰,構成一道獨特景致。顧客選購商品之際,常因根雕之美而駐足交流。這般情景,令何宗平深感欣慰與自豪,他明晰,這正契合自己傳承根雕藝術、弘揚傳統文化的本心。
除技藝傳承外,何老板也極為注重根雕文化的傳播與推廣。他常邀社區孩童來店,為其講述根雕的歷史淵源、制作流程以及蘊含的文化深意,讓孩子們親手體驗雕琢,感受自然到藝術的轉變。這些活動不但激發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亦使他們懂得敬畏自然、珍視資源。
大“艾”無疆 挺膺擔當
2024年7月,平江縣受連續強降雨侵襲,何宗平的倉庫與店鋪也遭受損失,貨物尚未全部轉移便已被洪水淹沒,損失超過60萬元。他把受災鋪面簡單修整好之后,迅速融入到全縣防汛救災大局中。
向受災群眾捐贈物資。謝明慧 攝
何宗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為了表達對前來平江支援防汛抗災隊伍的感激之情,他特意準備了200余份艾灸禮包,贈送給救援隊伍,并主動對接受災嚴重的鄉鎮、街道,捐贈價值約2萬元的艾條,用于消殺工作。同時,組織志愿者運送方便面和礦泉水等必需物資到受災嚴重的村組,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
每一次擺渡,都是一場對話、一次選擇、一種創造。何宗平以創新為筆,傳承為墨,于旅游特色終端展身手,讓根雕藝術煥新顏,譜寫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旅融合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