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街角巷尾,零售店總以它獨有的方式,靜靜地鑲嵌在大眾的生活圖景之中。在貴陽市白云區的一家零售店,店主王師傅幾十年如一日,見證了冬去春來和時代變遷。
65歲的王師傅是貴州鋁廠的一名退休工人,他的妻子則沒有工作,他的店鋪位于貴陽市白云區鋁興南路,這里原屬于貴州鋁廠,員工最多時有4000余人。彼時,機器的轟鳴聲成為王師傅和昔日工友們生命中最美的交響曲。
說是一家零售店,其實不過是一個簡約至極的小空間,二手的架子、老舊的柜臺,堆放在一起,構成了一家小店。小店位置不錯,過往的職工都比較熟悉。每天工人們下班,都會到這里聚上一聚,買點零食,聊聊家常,消除一天的疲憊,給小店增添了活力。
靠著小店補貼,王師傅一家人過得還算滋潤。2014年,大型廠區的傳統產能逐步退出城區。王師傅說:“鋁廠職工大量外遷,人流量減少,廠區消費日漸蕭條,小店生意漸不如前。”
在2023年,發生了改變。在城市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白云區將老廠房、舊設備等工業遺產與新消費理念相結合,將注入活力的老廠房作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重要載體,由工業記憶轉向文化創意,由舊空間轉向新地標。在原貴州鋁廠汽車大修廠區域建設了鋁廠記憶文創園項目。
圖為貴州鋁廠原汽車大修廠舊址。
曾經斑駁的墻壁,被藝術家們繪上了生動的壁畫,舊日的機器設備,也被巧妙地改造成了藝術裝置,形成了一個集藝術展覽、文化交流、創意市集于一體的小型社區,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和文創愛好者,這些變化也逐步帶動周邊發展,形成了新的商圈。
區域及商圈的變化,也給王師傅的小店帶來了新生。“煙草公司的客戶經理建議我結合園區特色與商圈變化,對小店進行改造升級,打造成為現代終端門店。”王師傅說,“剛開始,我還挺猶豫,后來通過了解周邊終端店后,我和老伴才下定決心,轉變經營理念,對店鋪進行升級改造,成功加入了現代終端。”
店鋪升級改造提升了門店終端形象,拓寬品牌展示讓消費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終端管理軟件的運用,讓王師傅對每日進銷存數據做到了心中有數,小店經營能力得到提高。服務上,積極響應周邊消費的需求,對商品種類也進行了實時跟進。隨著園區人流的增多,小店生意“火”起來了,終端“活”起來了,王師傅喜在心里,美在臉上。
“現在每天來小店的人越來越多,這里定期會開展承接畫展、戲劇演出、派對等活動,我的店鋪就位于文創區的核心地帶,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文創愛好者,也成了這一片的熱門打卡之地”。王師傅自豪地說道。
隨著來店鋪的客人越來越多,王師傅開始考慮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務周圍居民日常生活。同時,也為城市提供了一處有情感有溫度的文化活動場所,讓城市更加美好。
王師傅細心洞察顧客所需,開啟了個性化采購與便捷送貨服務。他手中持有一本珍貴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顧客們的點滴需求。每次顧客光臨,王師傅都會耐心傾聽其購物需求并默默觀察,記錄下他們的消費偏好。依托這些數據,每當熟客光臨,他都能精準地為其推薦商品,讓他們倍感暖心。這份細致入微,也讓王師傅店鋪因此成為大家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廠的記憶已漸漸遠去,對此,王師傅表示,老廠雖然不在了,但那一代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精神一定要傳承下去。而對于小店的未來,他充滿了信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