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小小的我》,影片主人公是一名腦癱患者,在求職路上遭遇了重重困難。身體的缺陷讓他被眾多雇主拒之門外,連面試的機會都寥寥無幾。但他從未放棄,始終堅信自己有能力勝任工作,這份執著與堅韌令人動容。一次偶然,他走進一家溫馨的小型咖啡店,向善良的店長表達了自己對咖啡的熱愛和工作的渴望。盡管身體不便,他在試用期間付出了巨大努力,通過反復練習掌握了咖啡制作技能,還憑借真誠的服務贏得了顧客好感,最終正式成為兼職員工,實現了自我價值。
這部電影中的勵志橋段,如今在現實里有了生動寫照。在上海,一家僅20平米、連門都沒有的小店火遍大街小巷。店面是灰色水泥墻,中間鑿洞遞出咖啡,顧客伸手與毛茸茸熊掌擊掌,治愈又暖心。這家店多數店員是殘障人士,咖啡店旨在幫他們實現自我價值,不同分店還為更多殘障人士提供就業機會,是公益與商業結合的典范。它起初為面部燒傷者和聾啞咖啡師設計,如今有視障、肢體殘疾、脊椎損傷、自閉癥患者等不同類型的殘障咖啡店,通過輔助設備和環境設計助力殘障人士就業。
作為一名線下實體店店主,看到這些,我內心深受觸動。在日常運營中,我們每天都會迎來形形色色的顧客,其中不乏特殊群體消費者。他們或許身體有缺陷,或許行動不便,但他們同樣有著消費的需求和享受服務的權利。我們線下實體店,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他們提供一個包容、溫暖的環境,讓他們在購物過程中感受到尊重與關愛。
首先,搭建無障礙設施。在門店入口處,必須確保有無障礙通道,這是殘障人士進入門店的第一道關卡。通道應平坦、寬敞,方便輪椅使用者和其他行動不便的人士順暢進出。店內布局也需精心規劃,合理安排貨架和通道寬度,確保輪椅和助行器能夠自由通過,不會因空間狹窄而造成困擾。同時,使用清晰、易懂的標識至關重要,尤其是盲文標識和語音提示,它們就像殘障人士的“眼睛”和“耳朵”,幫助他們更好地在店內導航,找到所需商品。
其次,提升服務意識。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教導他們如何更好地服務殘障人士,包括溝通技巧和協助方法。通過案例分享和情景模擬,增強員工對殘障人士和弱勢群體的理解和同理心。根據殘障人士的特殊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手語服務、文字交流等。為殘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優先結賬和咨詢服務,減少他們的等待時間。
還有,倡導正面宣傳。通過店內宣傳和社交媒體,積極傳播關愛殘障人士和弱勢群體的正能量故事。可以在店內設置宣傳欄,展示殘障員工的工作風采和勵志故事,讓顧客在購物的同時,感受到這份溫暖和力量。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相關內容,引發更多人的關注和討論,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同時,積極參與和倡導社會包容性政策,推動更多企業和個人關注這一議題,讓關愛殘障人士和弱勢群體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能給特殊群體消費者帶來巨大的溫暖和改變。在此,我呼吁廣大同行們,讓我們攜手共進,關注特殊群體消費者的需求,用實際行動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友好、包容的消費環境。讓我們線下實體店成為傳遞愛與溫暖的港灣,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在這里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美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