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村地區,居民對各類中介服務的需求日益凸顯,然而現實中愿意投身其中提供服務的人卻寥寥無幾。在此情境下,筆者萌生出一個想法:食雜店不妨將中介服務納入業務范疇,以此為卷煙零售吸引客流,緩解卷煙銷售面臨的困境。接下來,讓我們一同看看這些極具潛力的中介服務項目。
一、水電維修服務中介:打破供需信息壁壘
鎮村水電工群體呈兩極分化。部分水電工業務繁忙,常年無休,只接大活,對小活不屑一顧。居民想請他們,得提前預約,還得時刻盯著他們空閑時段催促,不然極易被遺忘。而另一部分水電工則長期無活可干,只能外出打零工,辛苦且報酬低。
這導致居民面臨難題,家中電路故障、燈具不亮或想改造線路時,常找不到合適維修人員。居民大多只知賣建材、電料的商家能提供簡單維修,對其他掌握水電技術的人一無所知。筆者就曾因家中電路問題四處尋人無果,改線路的愿望也一直落空。
與城市自發勞務市場工種齊全、工人愿接小活不同,鄉村因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此類便利難以實現。
如今食雜店煙酒百貨生意不佳,店主閑暇多。不妨在店門口掛牌,邀請水電服務供需雙方登記,由食雜店牽線搭橋。是否收費不重要,關鍵是能打破信息壁壘,為食雜店引流,畢竟此類服務在鄉村市場空白,居民需求卻迫切。
二、“拾零活”中介:挖掘鄉村潛在勞動力
在鄉村,諸如房屋瓦片脫落、自來水滲水、拉土墊院子等雜活,想要找到合適的人來做也并非易事。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老年人又因身體原因不太適合從事這類工作。然而,鄉村中肯定存在能夠勝任這些雜活的人,只是他們與有需求的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
鄉村食雜店完全可以承擔起“拾零活”中介的角色。零活的內容豐富多樣,除了上述提到的幾種,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適時拓展。比如搬家、跑腿等服務,在鄉村同樣有著一定的市場需求。通過搭建這樣一個中介平臺,食雜店不僅能夠為居民解決實際問題,還能為自身帶來客流量,實現雙贏。
三、說媒:傳統優勢與新興需求的結合
近年來,離婚率呈上升趨勢,說媒這一職業逐漸成為熱門。雖然婚介所早已存在,但傳統的婚介服務主要面向未婚人士,而如今以“二婚”撮合為主要工作內容的需求日益增多。
食雜店在日常經營中,經常與周圍人群打交道,對居民的情況比較了解,具有做好婚介服務的先天優勢。而且,婚介業務吸引來的大多是熱心的父母,他們與食雜店的顧客群體高度重合。做好婚介服務,不僅能夠滿足居民的需求,還能為食雜店帶來穩定的客源,對店鋪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二手物品代賣:順應節儉生活新趨勢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大,節儉度日將成為居民今后生活的主基調。對于鄉村居民來說,節儉本就是日常生活的基本準則,只是在過去幾年,由于社會風氣的影響,這一準則有時被忽視。
如果食雜店能夠單獨辟出“二手物品”代賣專柜,將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每到寒暑假,學生們和家長們都會四處尋找學生用過的書籍、學習資料、生活用品等。二手物品專柜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而且這些物品往往帶有學生的注解和筆記,對自學很有幫助。此外,學生的電腦、手機、課桌、課外讀物等用品也可以拿出來代賣。初次嘗試者不妨從學生用品入手,待業務成熟后再逐步擴大范圍。這項業務本質上屬于中介服務,因此在此一并介紹。
五、就業信息中介:助力鄉村人才流動與發展
在鎮村地區,就業機會相對有限,很多年輕人渴望外出尋找更好的工作,卻苦于缺乏有效的就業信息渠道。同時,一些企業或工廠在鎮村周邊有招聘需求,也難以快速找到合適的本地勞動力。食雜店憑借其廣泛的人脈資源和日常經營中與居民的密切接觸,完全可以充當就業信息中介的角色。
一方面,食雜店店主可以主動與周邊的工廠、企業、種植養殖大戶等建立聯系,收集他們的招聘信息,包括崗位名稱、工作內容、薪資待遇、工作地點等詳細信息。另一方面,在店內設置專門的就業信息展示區,如張貼招聘信息海報、擺放宣傳手冊等,方便居民隨時查看。店主還可以利用日常與顧客交流的機會,主動向有求職需求的居民推薦合適的崗位,并協助他們與企業進行溝通。
此外,對于一些有創業想法的居民,食雜店也可以提供相關的創業信息,如當地的創業扶持政策、小額貸款申請渠道、創業培訓課程等。通過提供就業信息中介服務,食雜店不僅能夠為居民解決就業難題,還能增強與居民之間的信任和互動,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消費,進一步提升店鋪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食雜店經營的核心在于“便民”。在“專賣”招牌的含金量大幅下降的當下,“便民”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當然,“便民”的方式多種多樣,中介服務只是其中之一。希望本文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廣大食雜店店主提供一些經營思路,讓食雜店在滿足居民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