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江西貴溪市城南社區的“綠源生活超市”里,店主陳明斌正忙著整理貨架上的有機蔬菜,幾位老顧客提著帆布袋選購商品。這家曾以傳統零食為主的便利店,如今搖身變為社區聞名的“綠色生活驛站”——本地直供的有機食品擺滿貨架,節能設備高效運轉,環保標簽隨處可見。這場“綠色蝶變”的起點,源于半年前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煙草專賣局(以下簡稱“貴溪煙草”)客戶經理朱仙仙帶著一份“綠色改造方案”叩響了店門。
轉型前的小店,是另一番光景。“老舊冰箱晝夜轟鳴,貨架上的零食包裝在燈光下泛著油膩的光,年輕顧客進店轉兩圈便皺眉離去。”老陳摩挲著貨架邊緣新裝的竹制防撞條,思緒回到過去,“有回聽見寶媽們嘀咕‘給孩子買零食像在拆盲盒’,心里真不是滋味。”那時的收銀臺旁,還堆著成捆的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轉機,出現在貴溪煙草的一次社區調研。客戶經理朱仙仙帶著詳實的資料找上門:“陳老板,調研顯示周邊不少年輕人喜歡在手機上買有機菜,可線下卻找不到讓人放心的店。”這番話,精準戳中了老陳的痛點,也點燃了他的轉型決心。
說干就干!三天后,朱仙仙帶著一份熱騰騰的市場分析報告再次登門。“您看這數據,”她指著屏幕,“晚上七點到九點是‘寶媽下班高峰’,沙拉菜和低糖酸奶是她們的首選;早上五點到七點,晨練的大爺大媽最需要新鮮本地菜。”跳動的數據點醒了老陳,他猛然想起上個月總有一位奶奶來問“有沒有有機蔬菜”,當時自己只覺得麻煩,未曾深思背后的需求。
一場便利店的“綠色變形記”就此拉開序幕。改造從“斷舍離”開始:高能耗的老舊冰箱被節能冷柜取代;在朱仙仙的建議下,一半的零食貨架被撤下,貴溪煙草的青年志愿者們也主動前來幫忙,他們和老陳一起,將騰出的空間精心布置:樸素的竹編筐整齊排列,新辟的“本地直供”專區雛形初現。此外,他們還幫著分類擺放首批抵達的城郊農場蔬菜,細心地為不同品類的有機食品制作了醒目的環保標簽。當第一車帶著泥土芬芳的城郊農場蔬菜運抵時,老陳特意在筐邊插上親手寫的小木牌:“菠菜,本地直供,新鮮又環保”。
圖為志愿者幫助零售戶整理有機蔬菜
最讓老陳開眼界的,是朱仙仙帶來的“智能小助手”。每天打烊后,朱仙仙都會遠程幫他分析銷售數據:“陳叔,昨天有機胡蘿卜賣得特別好,農場反饋說可以多種半畝;低糖酸奶還剩3盒,今晚發個‘綠色特惠’朋友圈清庫存吧。”在老陳眼中有些神秘的“新零售”,就這樣變得觸手可及。他也學著在手機上給顧客分組,給寶媽們精準推送無添加輔食信息,給大爺們推送早市特價菜通知。
“現在知道為啥年輕人愛往這兒鉆了吧?”望著正在仔細挑選有機雞蛋的姑娘,朱仙仙笑著對老陳說,“她們買的不僅是東西,更是一份‘放心’。”
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店里的綠色商品專區從最初的半排貨架,一路擴展到一整面墻;周末的客流量比轉型前激增了三成,連隔壁小區的居民都特意繞路過來采購。更讓老陳感到欣慰和驕傲的,是顧客們環保意識的覺醒:有人主動把家里的舊電池投進超市的回收箱,有人興致勃勃地跟著店里張貼的“紙箱變花盆”教程改造快遞盒,還有家長專門帶著孩子來參加每月一次的“環保小課堂”。
這份綠色熱情甚至蔓延到了店外。周末的清晨,城南公園里,貴溪煙草的青年志愿者支起了宣傳點。他們正是此前在店里幫忙整理綠色食品的“熟面孔”。志愿者們手中拿著“環保小清單”,熱情地向晨練、散步的居民講解垃圾分類技巧、分享家庭節能妙招,還不時介紹起店里新上的本地有機果蔬。
圖為志愿者向居民宣傳“環保小清單”
上周,朱仙仙又送來一批設計精美的宣傳海報,“陳叔,下一步咱們計劃在店里搞個‘綠色生活打卡墻’,讓更多人看見并參與低碳生活的實踐。”
“剛開始轉型那會兒,就想著多賣點貨,”陳明斌一邊擦拭著光潔的貨架,目光掃過正在挑選本地蜂蜜的年輕媽媽們,一邊感慨,“現在才真正明白,咱這小超市,也能成為綠色生活理念的‘傳聲筒’。”他頓了頓,眼里閃著光,“前幾天小朱說,煙草公司正準備組織我們這些‘綠色示范店’開個經驗分享會,讓更多店主試試這條路。你說,要是每條街巷都有這樣用心經營的小店,咱們貴溪城,是不是會更綠、更美?”
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暖暖地灑在“綠色消費,從我做起”的標語上。此時,收銀臺的計算器發出清脆的“滴滴”聲——今天的第一單生意,是位精神矍鑠的大爺買了兩斤紅彤彤的本地西紅柿,而裝菜的,是他自帶的藤編菜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