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必定是無煙中國,媒體應該在無煙立法呼吁、修法建議、輿論造勢、媒體監督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推動作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吸煙人數超過3億,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煙草每年使我國100多萬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動,到2030年預計將增至每年200萬人。自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正式生效以來,中國控煙取得了長足進步,控煙也被納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15個重大專項行動之一,但從《報告》的調查結果來看,近15年來中國吸煙人數仍然居高不下,控煙工作仍任重道遠。
國際控煙經驗表明,政策倡導和媒體倡導是推動控煙進程的兩種有效手段,兩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在中國,無煙立法一直是控煙機構著力的主要方向,因為它能直接保護公眾免受二手煙危害。據統計,目前中國至少已有16個城市通過了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法律法規,其中不乏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但與地方層面的進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家層面的無煙立法進展卻較為緩慢。實際上,在無煙立法的進程中,媒體倡導的作用往往被忽視了。盡管推動無煙立法最核心的力量是政府部門、控煙機構及立法機構,但媒體在立法呼吁、修法建議、輿論造勢、媒體監督等方面亦可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媒體倡導能夠為控煙健康教育和無煙立法塑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自2008年以來持續開展的“中國控煙與公共衛生輿情監測”項目顯示,“無煙立法”排在2020年控煙報道議題的第二位,占比達32%。主流媒體主要從政策呼吁和效果監測兩個角度進行無煙立法的報道。此外,近年來媒體還跳出公共衛生的范疇,主動把政策倡導和公共事件相結合,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從傳播效果來看,媒體將無煙立法與青少年保護、電子煙、無煙黨政機關等議題關聯,往往能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和支持率。
不過,近年來控煙媒體倡導也遭遇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首先,控煙報道量在2015年達到高峰以后,近年來呈現大幅減少的趨勢,各級媒體對控煙議題的報道和轉載越來越少;其次,媒體從業者普遍反映,控煙報道缺乏新材料和新角度,控煙議題呈現板結化趨勢;再次,新聞媒體在報道時沒有把握好控煙傳播的特性,容易陷入一些誤區。
筆者認為,要解決當前控煙傳播遇到的問題,媒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嘗試:一是利用舉辦重大賽事和會議的契機,結合媒體報道促進城市無煙立法,如今年“無煙全運”對西安控制吸煙條例的促進,以及明年的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二是從2022年底基本建成無煙黨政機關這一約束性指標入手,持續報道各級政府的建設情況和后續的效果監督,包括無煙醫療機構、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等;三是進一步發掘最新研究成果,為控煙傳播注入新材料,如對《報告》的深度挖掘,尤其是針對電子煙危害,吸煙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公眾知曉率有待提高的話題;四是收集和報道更多身邊的戒煙故事和控煙典型案例,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傳遞吸煙危害和戒煙方法;五是,運用數據可視化、信息圖式、交互小程序等方式創新控煙報道,使之更加適應融媒體的傳播環境,如中國政法大學和財新發布的數字交互地圖“健康中國無煙立法進行時”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中國是世界上煙民最多和煙草生產消費最大的國家,但中國的多個城市和組織也連續多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頒發“世界無煙日獎”的高度認可,由此可見,控煙在中國形勢嚴峻,卻大有可為。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媒體和從業者加入到控煙隊伍中,呼吁無煙立法、培育無煙文化、監督無煙執法、促進無煙科普,為落實《健康中國行動》、為實現無煙中國積極助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