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將結束,在這一年中我國積極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認真履行并推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各項工作,結合《公約》的責任義務,在減少煙草需求、減少煙草供給、減少煙草危害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實現了健康社會的良性發展。
出臺履約相關法律政策
11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增加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的規定。本次修改《實施條例》,將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卷煙進行監管,為規范電子煙發展秩序,保障國民身體健康,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
各地控煙工作積極推進
7月16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健康中國行動實施兩年來取得的進展與成效,并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正在積極推動國家層面的控煙立法,并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出臺控煙的法律法規。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個“無煙城市”,211部香煙相關“法規”先后出臺。
(來自天鴿智庫)
今年九月以來,廣州、深圳、沈陽等城市相繼下發文件,推進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禁煙,包括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等候區域、歌舞娛樂游戲休閑場所等應設置吸煙區。
北京根據新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相關條款進行了修訂并重申,在一些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外區域也禁止吸煙,包括但不限于幼兒園、中小學校、少年宮、兒童福利機構等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場所;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等。同時規定,教師不得在中小學生面前吸煙,處罰力度相比以往也有所加強。
廣州定期發布全市控煙巡查執法情況通報,且計劃在全市招聘控煙監督員100人。廣州衛健委表示爭取在2022年前完成《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的立法修訂工作,同時關于《廣州市愛國衛生工作規定》的修訂也在進行中,新增了關于控煙的條款: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實行全面禁煙,年內可以出臺。
重慶擬定的《重慶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安徽省新修訂的《安徽省愛國衛生條例》也于3月1日正式實施,新增內容明確倡導控制吸煙,減少吸煙對公民健康的危害,創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 明確推行無煙黨政機關建設,明確禁止吸煙的場所。
深圳依舊采用多部門執法的模式、車輪戰的形式進行控煙執法,設置“隨手拍”和“曝光臺”, 依托社會力量加強“無煙深圳”建設。
多部門承擔重要職責
2021年,煙草、公安、工商等多部門聯合,按照履約工作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的職責分工履行控煙任務。
價格和稅收措施
嚴格執行國家指令性計劃管理,不斷調整卷煙結構,全國卷煙加權平均價格逐年提升。
打擊非法貿易
在加強專賣執法力度的同時,煙草聯合公安、海關等執法部門,持續開展重點地區打假打私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加大制假走私源頭打擊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走私販私網絡。
保護未成年人
積極開展控煙宣傳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廣泛開展有關煙草危害的宣傳。針對存在向未成年人銷售卷煙、電子煙等各類涉煙違法行為的零售客戶,將其列入“黑名單”實施重點監管,依托聯合監管,對重點對象實施長效管理,不定時開展“回頭看”,以常態化、動態化監管切實凈化校園周邊卷煙市場環境。
新型煙草產品監管
隨著電子煙和加熱卷煙等新型煙草產品的快速發展,對其加強監管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國家煙草專賣局表示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依法加強對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監管的要求,嚴格規范電子煙生產經營活動,加強政務服務、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切實增強電子煙監管效能,保障發展的法治化、規范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