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的危害,人人皆知。
那么我們為什么不戒煙呢?
為什么會抽煙成癮?
1、好奇心理
對大多數吸煙的青少年來說,開始只是出于好奇,看到家中的家長總是雙手夾煙,吞云吐霧,便也想親自去體驗其中的滋味。所以,好奇帶他們走向了吸煙的第一步,每年新增抽煙人群中,青少年兒童的吸煙率也是居高不下的。
2、模仿心理
香煙具有多種象征作用,無論是歷史偉人,或者受影視劇等影響因素,都似乎把抽煙描繪成一件非常酷的事。電視中吸煙者那種瀟灑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態對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吸引大批年輕人去模仿。
3、交際場合
在中國,吸煙已成為一種交際手段。敬煙往往是社交的序曲,人們認為互相敬煙能溝通感情,產生心理上的接近,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所以許多人開始純粹是因為社交上的應酬,辦事前,首先要給對方敬煙,隨后再為自己點上陪同;隨著這種“禮尚往來”的增多,慢慢地吸煙就成為不可脫落的習慣,最后還是加入到吸煙者的行列。
4、認為煙能解百憂
有不少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受到挫折以后,認為抽煙可以舒緩自己的心中百憂,便借抽煙來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消除煩惱。(小編想說:解百憂有很多種方式,大可不必付出健康的代價)
5、認為煙能提神
吸煙上癮之后,人們發現煙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而生理上的煙癮使得抽煙成為一種習慣和享受,許多吸煙成癮的人不吸煙就無精神,而感覺自己一抽煙,就精神煥發,思路大開。
6、顯示自己的成熟
在許多青少年眼里,抽煙是一種所謂“男子漢”的標志,是成熟的標志。為了證明自己不再是小孩,而選擇了吸煙這種方式。還有很多人認為,女人吸煙源于追求男女平等和婦女解放。
但面對煙草,男女終究無法“平等”,大多數研究表明,女性吸煙的危害尤甚于男性,所以女性更要遠離煙草。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吸煙有害身體健康,也有很多吸煙者嘗試自己戒煙,但最后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為什么戒煙那么難?
除了心理、社會的因素,主要跟尼古丁成癮、戒煙出現一系列戒斷癥狀有關。
WHO也已將煙草依賴(又稱尼古丁依賴)作為一種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0)。
由于煙草依賴是慢性疾病, 尼古丁從吸入肺部到進入大腦的時間為7秒,在一次吸煙體驗后,大腦神經系統被尼古丁刺激,產生另大腦產生愉悅和滿足感的物質——多巴胺。
但尼古丁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很快(2小時),愉悅感很快消失之后,吸煙者就會感到煩躁、焦慮,并渴望補充尼古丁。
而戒煙期間,攝入的尼古丁迅速減少,達不到大腦要求的水平,從而容易導致戒斷綜合癥的發生,戒斷癥狀主要包括:易怒、焦慮、抑郁、不安、頭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體重增加。
煙草依賴分為輕、中、重度,依賴度越深,戒煙難度越大。
長期抽煙的人戒煙后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現象,甚至是一些身體疾病,這些都是尼古丁成癮后的戒斷癥狀,嚴重的必須通過藥物來緩解。
其實,大部分人不知道藥物可以輔助戒煙,使用戒煙輔助藥物(如伐尼克蘭)可以將成功率提高10倍以上。
那如何科學的戒煙呢?
想要科學的戒煙,最好方式是醫生和戒煙者共同參與。
吸煙者接受戒煙醫生的專業指導和幫助,包括心理、行為支持療法及藥物輔助治療等,以便更有效降低戒斷綜合癥的影響。
吸煙者來到戒煙門診后,醫生首先要評估吸煙者的煙癮程度,同時對戒煙意愿進行評估;最后再根據每個人具體的情況,設計出個性化的戒煙方案。
為了有效地準備開始戒煙,吸煙者應關注自己的吸煙行為并進行記錄,了解自己的“吸煙特點”。
選擇適合自己的戒煙方法,包括藥物輔助戒煙和非藥物輔助戒煙,并事先準備好有針對性的對抗措施,以應對可能再次吸煙的情況。
最關鍵的實施階段,要確定戒煙開始的日期,選擇一個心理上放松、沒有精神或時間壓力的日子。
在戒煙的過程中,每取得一次小小的勝利都可以給自己一點獎勵。這樣,可以時刻督促自己取得最終的勝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