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國控煙校園行”活動在京啟動。中國控制吸煙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青少年可塑性強的特點,及時進行控煙教育、監管和引導,形成無煙文化,減少煙民整體數量,有助于實現“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0%”的控煙目標。(7月24日《新京報》)
曾有調查結果顯示,超三分之一的中小學校百米范圍內有煙草銷售點,八成銷售點不拒學生煙民……這一連串的尷尬數據,令人心情變得異常沉重。現實表明,校園控煙,雖然可以控制師生在校園內吸煙,守住了校園這片無煙“凈土”,但對于中小學師生在校外公共場所吸煙,卻沒有絲毫的約束力,這是最大的“硬傷”。特別是,未成年人吸煙,除了本身生活方式出現了偏差、沾染了這一惡習之外,更與家庭、學校、管理部門乃至全社會管理不善有關。
可見,推進校園控煙,功夫更在校園外。換言之,推進校園控煙,應實行“內外兼治”,既控校內,更控校外。因為,校外才是中小學生被動和主動吸煙的“主戰場”。對于教師而言,應實行有條件禁煙——不得在校園等公共場所吸煙,不得在學生面前吸煙,并要做到相互之間不敬煙,不勸煙;而對于中小學生來講,則實行無條件禁煙——即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所都不準吸煙。
值得注意的是,遏制未成年人吸煙,僅僅靠規定、勸阻和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須輔之一定的懲戒手段。我們可以結合國外的做法,制定適合國情的懲戒措施。要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中小學校為“無煙區”,全面禁止18歲以下的青少年吸煙、買煙,嚴厲禁止向18歲以下的青少年售煙等,并提高違法成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