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注真煙,消費者收到的卻是茶煙,正是一些網店的慣用伎倆。有的店鋪為逃避平臺監管及銷售糾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售賣一段時間就下架。即便如此,廉價的茶煙仍然給網店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茶煙并不在《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內,不屬于食品范疇,也無法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如果茶煙產品中不含煙葉,也不屬于煙草制品。因此,茶煙在生產過程中并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對其進行規范。
近年來,全社會控煙力度不斷加強,行業規范日趨完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規范制售電子煙等舉措效果明顯。然而,生產、網銷茶煙卻仍處于野蠻生長狀態,成為控煙的隱秘角落。國家2022年煙草行業半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在抓好電子煙監管的同時,煙草行業各單位仍要持續保持煙草打假打私高壓態勢,堅決整治互聯網售煙違法行為,精準治理真煙異常流動,扎實開展“茶煙”等類煙產品專項治理,確保煙草市場持續健康發展。隨后,全國各地都陸續開展了“茶煙”等類煙產品專項治理行動。
隨著控煙力度的加大,卷煙的供應量也受到更加嚴格的控制,農村表現的更為明顯。雖然目前市面上零售價在6元、7元的煙還有,但供煙量非常小,除此之外,供煙數量相對穩定的就是10元煙,但是數量也達不到滿足需求的程度。按一個老年人每天一包煙計算,每個月香煙方面的開支,大概在270元左右。這對于農村沒有收入的老年人來講,是不能承受的。一些農村小煙酒店老板反映,老年顧客人數銳減。但同時也出現了另外一個現象,即農村的一些小零星地塊或者莊前屋后,種植煙葉的習俗在一些地區有“死灰復燃”的跡象,雖有種植,但卻達不到處罰標準,又足夠滿足一個老人一年的煙草消費。歷史究竟是前進了還是倒退了呢?
低檔煙退出農村市場引起的話題
近期,BMJ期刊平臺官網發表的一篇論文受到控煙人士的關注。這篇論文說,世界上最大的跨國煙草公司正在42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操場和學校附近為孩子們做香煙廣告。通過在19500個銷售點收集的實地數據,這篇論文的作者團隊確定了國際大煙草公司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展示了四種常見的營銷策略,其中包括在零食、糖果和含糖飲料附近擺放香煙;將香煙廣告放置在兒童視線水平附近;通過廣告或產品展示營銷調味香煙;只賣一根香煙等。這些調查地點包括非洲、亞洲、中美洲、歐洲、北美和南美的大多數首都城市。
論文總結認為,調查情況表明煙草行業依然在廣泛使用銷售點廣告進行營銷,并且始終以青少年為目標人群。
另外,據外電報道,全球目前還有22個國家沒有購買煙草產品的最低年齡限制,而且這 22 個國家的立法機構似乎并不打算在短期內提議制定購買煙草產品的法定最低年齡。
青春期前和青少年的思想比成年人的思想更易受影響和可塑,這是青少年如此容易對煙草制品上癮的部分原因,也是大部分國家如此重視青少年控煙問題的重要原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